本篇文章2040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铁路建设有限公司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不断取得突破,极大地改变了莫斯科地铁的建设进程。莫斯科地铁的建设计划雄心勃勃,但动力不足。中国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用新的技术和设备帮助修复地铁是非常有益和迫切的。这也是两国在发展关系中赢得民心的真正举措。”日前,在庆祝中俄建交70周年的论坛上,记者的老朋友、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说。

“中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中方合作伙伴克服了各种不利于建设的困难”

由中国铁建建设的莫斯科地铁三号线换乘环路——沃纳茨基街站至米楚林站的隧道近日竣工。“这是中国建筑商在莫斯科承担的第一个地铁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莫斯科的交通状况,为人们出行提供更多便利。”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在视察项目现场时说。

“中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新建成的隧道于去年6月开始施工。该工程施工过程复杂,土壤成分与中国不同,周围有大量建筑物。此外,它还必须面对复杂的挑战,比如在它下面运行车站和河流,并在莫斯科经历了创纪录的暴风雪天气的考验。这种情况下施工任务的完成,显示了中国设备的优越性能,也反映了中国施工管理团队良好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水平。“中方合作伙伴克服了各种不利于建设的困难,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一项又一项任务,令人钦佩。”俄罗斯地铁项目首席机械师奥尔洛夫对此表示称赞。

“中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莫斯科地铁每天运送800多万名乘客,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系统之一。

2017年,中国铁建赢得了莫斯科地铁三号线换乘环路的4.6公里线路建设合同。这不仅是俄罗斯首次引进外国企业参与地铁建设,也是中国技术、设备和施工队伍首次进入欧洲地铁市场。"中国公司掌握了许多地铁建设的先进技术,所以投标成功了."莫斯科副市长利克苏托夫解释说。

“中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他们和中国企业一起,带着一批中国设备来到莫斯科。第一次去欧洲的五个盾构机在国外都有当地的名字,即玛利亚和宝琳娜...这是俄罗斯著名热门电视剧《爸爸的女儿》中五个女儿的名字。现在,这五个由中国独立设计和开发的盾构机同时在地下穿梭,这是专为莫斯科的地质和气象条件而优化的。俄罗斯建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极其寒冷的施工环境,这就要求盾构机关键部件的钢结构由耐低温材料制成。为了适应莫斯科当地寒冷的气候,中国铁建还开发了能够承受零下20摄氏度低温的主传动,并增加了液压泵站和变频器等辅助加热系统,使设备完全适应俄罗斯的工作环境。

“中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隧道正在扩大,合作也在扩大。今年4月,中国铁建与莫斯科工程设计研究院的一家子公司签署了一份新合同,为莫斯科地铁建设一条长约6.4公里的铁路,这条铁路将把莫斯科的中心城市与莫斯科的科穆纳卡新城连接起来。此外,今年年初,中国铁建还获得了莫斯科地铁三号线东线近3公里的盾构施工合同。施工过程中将使用10.8米大直径盾构机,这将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海外市场开展大直径地铁盾构工程。

“中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莫斯科副市长胡斯努林(Husnulin)表示,中国建筑商已经在莫斯科地铁项目中修建了许多复杂路段,表现非常出色。“中国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我希望今后与中国合作伙伴有更多的合作。”

如今,中国铁路建设莫斯科地铁项目拥有1000多名项目管理和现场施工人员,其中近一半来自中国和俄罗斯。“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大量中国学生就去苏联学习地铁施工技术。苏联专家还帮助我们设计了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现在我们来俄罗斯修地铁,可以说是在‘老师家’。”中国铁路建设总公司莫斯科地铁项目经理薛说。

“中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在日常工作中,俄罗斯同行真正感受到了中国人的专业水准。“中国高素质的工程师和成熟的施工管理经验推动了项目的建设进程,使我们受益匪浅。”俄罗斯总工程师瓦迪姆在地铁建设方面有30多年的经验?希斯科说:“这个项目是俄中友好合作的又一例证。”

“中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莫斯科工程设计院是地铁的设计者和所有者,其院长贾继祖林曾在中国参观和学习。“中国工程的技术水平令人印象深刻,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随着项目的推进,中俄合作的层次越来越高。今年2月,中国铁路建设俄罗斯公司设计部牵头设计了莫斯科地铁的三个车站,并获得了莫斯科国家评估委员会的一次性批准,这意味着中国公司的设计方案获得了俄罗斯最高设计管理机构的批准。

“中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根据这一计划,米楚林站将呈现“中国风”,梅花、云纹和中国红将为“最美的地下宫殿”增添中国色彩。为了在米地铁站展示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中国铁路建设深化设计管理小组学习莫斯科地铁设计规范,会同北京城建设计院引进中国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并发布了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这是中国先进技术手段与俄罗斯设计和技术优势的紧密结合。它促进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了彼此在工程设计和管理方面的能力。”中国铁路建设总公司董事长孟涛说。

“中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中国企业不仅是建设者,也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今后,俄中两国在莫斯科河沿岸配套设施建设、老工业区改造和莫斯科新区建设等方面仍将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侯赛因说:“我希望今后与中方合作伙伴开展更多的合作,不断为促进共同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中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莫斯科,6月2日)

人民日报(2019年6月3日03版)

延伸阅读

来源:时代品牌网

标题:“中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21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