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2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李海南

2019年是新医改的第十年。医疗改革的风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公立医院改革作为医疗改革的亮点,是关注的焦点。近日,国家卫生福利委员会主任马公开表示,要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管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效益,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从投资医院开发建设到扩大布局。

十年新医改释放三大“转向”积极信号

显然,对外界来说,这三个“转折”无疑已经明确了未来公立医院改革的最新趋势。根据马的进一步解释,这三个“转折”有其深刻的含义:公立医院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和效率,以提高医疗质量;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是为了提高效率;从投资医院开发和建设到扩大分布,都是为了改善治疗。

十年新医改释放三大“转向”积极信号

不难发现,这样的“转折”早已有迹可循,从新医改的初衷到改革目标来看,这样的“转折”是不可避免的。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体系,这是2009年以来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现在,实现这个目标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了。

十年新医改释放三大“转向”积极信号

可以肯定的是,经过多年的改革经验,新医改已经积累了一系列可以进一步推广的改革经验。这些实践经验是推进新医改的关键,从而实现医改的目标,进而推动全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向全面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逐步转变。

在2016年11月发布的《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中,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医、保、医“三医”联动工作机制。;打破以药补医,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新机制;充分发挥医疗保险的基础作用,强化医疗服务的外部约束;推进政事分开,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符合行业特点、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人员薪酬体系;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疗联合体为重要抓手,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善人们的医疗体验;在发展和规范社会医疗服务、满足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等八个方面,有24条具体的改革经验,可以称之为中国未来医疗改革坚定走向深水区和关键时期的“行动指南”。

十年新医改释放三大“转向”积极信号

在新医改进入第十个年头的关键时刻,相关改革经验和具体措施不断推进。其中,关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讨论一直备受关注。记者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公立医院实现了上述三个“转折”,释放了在公立医院主导下进一步深化医疗改革的积极信号。毕竟,作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最重要的主体,公立医院的改革不仅是全局性的,而且关系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十年新医改释放三大“转向”积极信号

首先,公立医院已经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高医疗质量是医疗服务推广的核心和灵魂。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建设存在规模扩张的趋势,没有真正重视医疗质量的提高,导致真正优质的医疗资源仍然集中在少数大型医院,客观上导致看病难的加剧。缓解这一现象的根本手段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各级公立医院倾斜和覆盖,从而促进分级诊疗的真正实现。

十年新医改释放三大“转向”积极信号

其次,公立医院已经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提高效率是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保证。例如,精细化管理是确保“三医生”联动的必然举措。“三医联动”是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联动,对于解决看病贵问题非常重要。其中,加强公立医院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非常重要。同时,必须辅以不断完善的药品政策和完善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十年新医改释放三大“转向”积极信号

第三,公立医院已经从投资医院发展和建设转向扩大分配。改善待遇,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员薪酬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一直是医疗卫生系统内部的长期诉求。在我国,长期以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都是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而忽视了软件内涵的发展。一方面,它导致优秀医学人才建设的逐渐脱节,另一方面,它也导致了长期存在的大量医学生放弃医疗。这显然不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客观上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因此,从开发建设转向扩大布局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来源:时代品牌网

标题:十年新医改释放三大“转向”积极信号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21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