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18字,读完约5分钟

核心阅读

随着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的全面展开,科技手段已经渗透到训练和准备的许多环节。

目前,备战冬奥会的科研工作是围绕发现和解决问题展开的。在此指导下,国家训练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正在一个接一个地得到解决。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团队的培训不再像以前那样“基于感觉和经验”,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改变了培训理念。

科技助力 破解难题(走向冬奥)

走进首钢公园花样滑冰国家训练队的新训练馆,一个电子屏幕格外醒目。每当运动员参加训练时,他们佩戴的心率监测设备会将实时心率和其他运动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这些数据对教练员和科研团队了解运动员的训练状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起到了重要的辅助和参考作用。

科技助力 破解难题(走向冬奥)

随着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的全面展开,科技手段已经渗透到训练和准备的许多环节。以科技为保障,以时间为交换,全面提升冰雪运动的科学训练水平已成为冬奥会“北京周期”准备工作的亮点,也是冬季赛事弥补不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环节。

科技助力 破解难题(走向冬奥)

提高科技含量,注重解决问题

自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以来,各国家冬训队在训练中提高了科技含量,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努力。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洪平说,目前,备战冬奥会的科研工作主要是发现和解决问题,各个国家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正在一个一个地得到解决。

科技助力 破解难题(走向冬奥)

速度滑冰对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要求很高,训练时运动员通常采取搬运沙袋的方法。虽然一组动作只持续几分钟,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运动员腰部受伤。因此,去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将压力训练仪引入了速度滑冰国家训练队。运用压力训练不仅可以更快地达到训练效果,还可以大大降低运动员受伤的概率。

科技助力 破解难题(走向冬奥)

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问题,这不仅是因为培训设备和方法,还因为它们具体而复杂,需要许多学科集中精力解决关键问题。

例如,在高山滑雪项目中,运动员经常需要在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中连续训练和比赛五到六个小时。在选择服装和设备时,必须考虑到身体活动的温暖和方便。因此,服装材料、加热电源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纳入解决范围。“我们必须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多个问题,形成多个科研项目,然后找各行各业的专家来逐一解决。”洪平说。

科技助力 破解难题(走向冬奥)

转变培训理念,追求科学高效

除了培训方法的创新,科技手段的应用也改变了培训理念。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团队的培训不再像以前那样“基于感觉和经验”。通过数据监控,训练时间、强度、有氧和无氧比例、对身体的影响以及训练后的恢复情况一目了然。

科技助力 破解难题(走向冬奥)

“冠军模型”的发布为每个团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所谓“冠军模式”,就是借助科技设备,通过分析世界优秀冰雪运动员的运动数据,为中国运动员的选拔和训练提供参考。

据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和磨合,运动员关键指标的收集和汇总体系已经形成,科技辅助训练的结果定期反馈,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国家越野滑雪训练队副队长徐萌表示,教练团队将根据监控和存储的数据制定和调整训练计划。“每个月都有一份总结,每个季度都会进行审查。反馈系统的建立使技术援助更有针对性。”“如果运动员的训练数据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改善,整个团队会一起总结和寻找。原因。”

科技助力 破解难题(走向冬奥)

洪平说,备战冬奥会“北京周期”的思路已经从原来强调“大运动量训练”转变为追求科学高效,“根据不同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调整运动量和运动计划”。此外,建立和完善医疗、康复、营养等科技含量高的保障工作也是陪护队伍的培训内容。

科技助力 破解难题(走向冬奥)

国家自由式滑雪空技巧训练队科研教练陈素凤认为,用科技力量帮助训练和备战已经成为共识,但认真刻苦的训练仍然是根本。“科技力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训练效率,保证训练效果,但同时‘从困难出发,从实战出发’的艰苦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科技助力 破解难题(走向冬奥)

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整体效率

与冰雪强国相比,我国冰雪运动科学研究起步较晚,研究领域狭窄,需要加大投入,共同解决关键问题,真正实现科技援助和支持。“我们以前在训练中发现了问题,但我们不知道什么先进技术可以解决。事实上,我们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洪平坦言,加强国际合作,整合国内外现有资源,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是关键。

科技助力 破解难题(走向冬奥)

去年11月,跳台滑雪国家训练队女子队赴瑞典进行了为期13天的训练,其中一天是在风洞实验室进行的模拟训练。要掌握空的飞行姿态和其他要素,我们需要空空气动力学理论作为基础。在两次风洞实验中,运动员在空探索了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和调整飞行姿态,收获颇丰,为本赛季的训练和比赛奠定了基础。

科技助力 破解难题(走向冬奥)

在“开门备战”思想的指引下,体育科研领域的开放与合作不断推进。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已与国内外多所大学、高水平研究机构和高科技企业合作,约有150家单位积极参与北京冬奥会的科技准备工作。

徐萌认为,科技的力量节省了选材和栽培的时间,为项目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科研意识的形成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冰雪项目的训练和准备环境,这将对项目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版图纸:蔡华伟

《人民日报》(2019年2月1日,第10版)

来源:时代品牌网

标题:科技助力 破解难题(走向冬奥)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20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