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98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上海6月1日电(记者徐小庆、孙立平)1日,上海市龙华殡仪馆,文艺界和科学界向著名作家叶永烈告别。

叶永烈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早年从事科普和科幻小说创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叶永烈逐渐转向纪实文学和小说创作。1987年至2000年,叶永烈在上海作家协会担任专业作家。

2020年5月15日,叶永烈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0岁。叶老驾鹤的消息让文艺界和科学界悲痛欲绝。

改革开放初期,叶永烈的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问世,影响了几代年轻读者。他为人们的想象力“打开了一扇窗”,许多读者受到了启发,后来从事文学或科普工作。包括熟悉叶永烈的作家、编辑、记者、科普工作者和读者在内的近200人参加了追悼会。

文学界科普界在上海送别著名作家叶永烈

在一面由绿色植物组成的纪念墙前,前来送行的人们在小书签上写下了他们对叶老无尽的思念,并把它们挂起来悼念。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傅昌义写道:“世界上没有小灵通。如果遇到问题,我应该问谁?”

叶永烈的长子叶舟说,即使在最艰难的岁月里,父亲也从未放弃对写作事业的追求。家人回忆起20世纪80年代初,叶永烈住在上海一个十多平米的小屋里写字。三伏天太热了,他有时上身只穿了一件汗衫。由于害怕汗水滴落在信纸上,他用毛巾裹住胳膊继续写。

文学界科普界在上海送别著名作家叶永烈

2017年出版的《叶永烈科普全集》共28卷,1400多万字。除了他毕生致力于的纪实文学和其他作品外,叶永烈还留下了总计超过3500万字的各种作品。他的作品还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如英语、俄语和日语。

叶永烈曾经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在于下一代。应该让孩子们从小就喜欢科学,热爱科学,这样孩子们从小就可以充满幻想。”

在追悼会上,每个参加告别仪式的人都收到一条红领巾作为纪念。这是中国少先队员的象征,也是叶永烈生前通过写作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象征。一些读者在网上留言。叶老虽然走了,但他的作品就像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文学界科普界在上海送别著名作家叶永烈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8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