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72字,读完约9分钟
记者|言和
摘要:
今年,全球经济将出现明显的衰退,负增长至少3%。这是过去10年中从未达到的水平,包括2008年和2009年的金融危机。
没有增长目标并不意味着没有增长需求。事实上,两会的一些关键指标已经暗示了一定的增长,实现这些目标是必要的。例如,在“确保就业”中,如果今年新增900万个就业岗位,经济增长率将接近4%。
第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大部分数据都达到了两位数的负增长。截至5月,一些数据实现了正增长,如工业增加值、用电量、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数据已从1月份的悬崖式下跌逐步回升,中国经济复苏形势相对较好。
虽然新基础设施的数量很少,但大约是2万亿元,相当于今年基础设施总规模的10%-15%。但它的增长非常好,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它可能会增长到15%-20%。像5g这样的新兴基础设施是最基本的部分,它在未来将会增长得非常快。
国内需求将是今年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支撑因素,而外部需求将更加糟糕。由于疫情的全球性影响,全球各经济体都经历了明显的经济衰退,加上贸易摩擦和产业链因素,对外贸易形势可能非常糟糕。
这种流行病对全球经济有什么影响?如何展望中国经济的下半年?投资和消费如何推动经济增长?针对这些问题,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朱于6月20日进行了“让风浪起——2020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展望”的现场视频直播解读,红周刊首次与读者分享。
以下是朱2020年半年度宏观经济展望报告的记录内容(简写):
全球经济显然正在衰退
比2008年多
这一流行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这种流行病正在全世界蔓延,逐渐从北半球蔓延到南半球。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疫情可能至少持续到第三季度。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社会活动和隔离程度相对较好。当然,这种流行病仍在全世界蔓延,所以在中国很难完全控制它,也就是说,很难完全清除它。
受疫情影响后,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活动都明显偏离了正常轨道,如中国、美国、法国和日本。但相比之下,中国目前处于相对较好的状态,这表明中国从疫情开始就处于相对严重的状态,并已逐步得到控制,而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则严重偏离了正常轨道,经济恢复正常活动的距离还比较遥远。
目前,许多机构都在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会发生什么。可以看出,全球经济将处于明显的衰退之中,负增长率至少为3%,这在过去10年中还没有达到,包括2008年和2009年的金融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如美国,可能有大约6%的负增长。除了中国和印度,几乎所有其他经济体和国家都将出现明显的负增长。
中国经济已经复苏
年底还没有恢复,明年压力会更大
由于疫情在中国发生较早,中国率先控制疫情,并最早开始恢复工作和生产,经济可能最先实现稳定增长。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可能会在年内从疫情严重影响的状态普遍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第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大部分数据都达到了两位数的负增长。截至5月,一些数据实现了正增长,如工业增加值、用电量、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数据已从1月份的悬崖式下跌逐步回升,中国经济复苏形势相对较好。
从经济走势来看,第一季度经济负增长为6.8%,明显好于第二季度。虽然第二季度没有达到疫情前的水平,但明显好于第一季度。总的来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好于上半年。全年经济可能会有约3.1%的正增长。如果经济能在下半年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即6%~7%的增长率,那么届时许多当前的情况将大大缓解。这意味着现在可以看到明显的短期失业,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斗争、产业链和流动性困难,到那时将会有很大改善。如果经济能够在年内恢复到合理的增长水平,就意味着经济没有遭受重大的结构性破坏,明年和明年的经济会好一些,除非年底前经济不能恢复,明年和明年的压力会更大。
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设定增长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增长的需求或需要。事实上,两会的一些关键指标已经暗示了一定的增长,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一定的增长。例如,在“确保就业”中,我们计算出如果今年创造9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这将接近大约4%的经济增长。例如,为了摆脱贫困和解决关键问题,今年是最后一年。要解决这个问题,经济增长应该提高到三点多的水平,只有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基本建设存量加上国内需求
或者支持中国经济今年增长3.1%
如前所述,今年经济将实现约3.1%的增长,那么支持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什么?或者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哪些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我们要注意固定资产投资。如前所述,经济将在这一年恢复到流行病爆发前的状态。如果要恢复到这个水平,关键因素是固定资产投资,以推动投资和经济复苏。在投资上,要注意“两新一重”。其中一个是新兴基础设施的建设,如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一代基础信息产业的相关基础设施,另一个是新型城镇化。每个人都可能注意到地区政策的一些新变化和调整。这里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点是未来的新型城镇化或区域增长模式,如长三角一体化。例如,长三角一体化,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虽然它已经有了非常发达的经济基础设施,但是人口稠密的空.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二点是县域经济,即县级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还比较薄弱,新型城镇化也将带动这一部分的发展。第三点是旧住宅区的改造,这将是今年投资的重点。第一个是重大项目。今年将启动近165个重大项目。这些项目将从今年开始,持续到明年的第14个五年计划。
为什么infrastructure/きだよ/会有如此大的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基础设施的存量确实很大,而且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然而,如果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和空的分布,中国的传统基础设施仍然有很大的发展。例如,中国的铁路和公路密度仅为德国的14.3%和28.2%,空空间仍有很大增长。新的区域政策调整后,未来总人口和经济将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等地区,而基础设施状况明显不足,空房也有所加强。总体而言,长三角、粤港澳等中心城市群的基础设施仍较好,但从人均水平来看,其强度仍远远落后于江苏、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
那么,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从何而来?我认为有两个新的变化值得注意。首先是地方政府的特殊债务。例如,今年到目前为止,超过80%的投资用于基础设施,这与去年的情况大不相同。另一个是基础设施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其核心思想是在已建成的基础设施中实现高质量的存量,然后滚动资金来支持未来的基础设施。
虽然新基础设施的数量很少,但大约是2万亿元,相当于今年基础设施总规模的10%-15%。但它的增长非常好,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它可能会增长到15%-20%。像5g这样的新兴基础设施是最基本的部分,它在未来将会增长得非常快。
从旧区改造来看,今年一般有3.9万个旧住宅区改造,改造总规模约1万亿元。从趋势来看,空仍有一个大房间。中国的住房存量一直比较大,现有住房面积约为370亿平方米。今年,约有9亿平方米的住房存量需要装修,这是逐年增加,即旧住宅区的装修将完成多年,这部分装修将带动消费在许多领域,如家用电器和装修。
从消费的角度来看,疫情对消费的影响非常大。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消费经历了悬崖式的下降,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增长大幅下降。现在,消费已经逐渐得到补充,但与投资相比,消费的特点是恢复缓慢,每个人都可能有个人情感。因为一场疫情已经降临,即使疫情已经逐渐过去,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比如在疫情期间不敢外出吃饭,而疫情过后外出吃饭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这在很多领域都是相似的。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零售数据的恢复不如投资数据的恢复快,这与消费本身的特点有关。
从消费结构来看,强制性消费,如粮食、石油、食品、烟草、酒精和饮料,有着强劲的增长,即使在疫情的背景下,但选择性消费是不同的。例如,旅游、文化和娱乐行业已经像悬崖一样下滑,现在仍然受到数据的压力。总体而言,选择性消费的整体表现较差,但与汽车和房地产相关的消费,如家电和装修,仍有一些亮点。地方政府的政策也在鼓励这部分消费,所以增速相对较快,更有可能成为未来消费补贴的重要支撑因素。
至于消费,还有一点可以补充。市场更担心今年的就业形势,因为如果就业和收入不好,就很难获得消费支持。现在市场确实很悲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实际情况比市场的悲观状态要好。
从中国居民收入结构来看,收入群体分为五个部分,收入最高,占整个消费的比重很高,达到38%左右。对于这些高收入群体来说,疫情对其消费的影响相对有限,而最低收入群体约占总消费的8%。同时,这些群体的就业也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在短期内,至少他们还没有恢复正常的工作条件,他们的收入也受到影响。然而,对于这些群体,政府也采取了转移支付的做法。因此,虽然收入受到影响,但有些钱是通过转移支付的,可支配部分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也就是说,可用于消费的支出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大。
以上是我对投资和消费,即内需的看法。国内需求将是今年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支撑因素,而外部需求将更加糟糕。由于疫情的全球性影响,全球经济经历了明显的经济衰退,受贸易摩擦和产业链因素的影响,对外贸易形势可能非常糟糕。
(本文的观点仅代表客人的个人观点,不代表《红色周刊》的立场。提到个股只是一个例子分析,而不是投资建议。(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中信证券诸建芳:疫情致全球经济的衰退度超过2008年,基建存量加内需或让中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5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