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37字,读完约8分钟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北疆和内蒙古。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后,习近平再次参加了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品牌栏目《学习进步》中的“工作坊”,为您梳理习近平和内蒙古的故事。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2日开幕。习近平总书记是内蒙古代表团的代表。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他两次参加了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今天,他再次参加了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鼓励和支持内蒙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祖国的北疆。党的十八大后,他在五年内两次访问内蒙古,与各族干部群众进行了沟通,留下了一个长长的故事。、
在隆冬时节,在送温暖的时候,蒙古包很受欢迎
2014年1月,农历马年春节将至,习近平来到内蒙古看望各族干部群众,向他们转达了党中央的关怀和关怀。
隆冬时节,内蒙古草原覆盖着冰雪。在一些地方,温度达到零下30摄氏度。习近平走访了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特别关注少数民族的生产和生活。
在锡林郭勒盟,习近平来到81岁的牧民马吉格,和家人一起坐在蒙古包里。听到老人报告说一些当地牧民在用电和旅游方面仍有一些困难,习近平要求当地党委和政府制定计划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
在调查中,习近平强调,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有这样一种意识:只要还有一个家庭,甚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好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会安全;只要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没有实现,我们就必须团结起来,带领人民一起奋斗。
在那达慕,按照蒙古习俗送祝福
那达慕是一项深受蒙古族人民喜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2014年调查期间,习近平在冬天来到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的那达慕,与牧民一起观看摔跤、赛马、长调和歌舞。
在传统的“五畜福”仪式上,习近平将无名指浸入盛在银碗中的鲜奶中,按照蒙古的习俗弹了三下,祝愿来年天气好,五畜兴旺,人民幸福安康。
各族人民是一家人,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在此过程中,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族人民心连心、手拉手的优良传统。
巧妙理解“守望相助”,向各族干部群众传递信息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的北部,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边界线4000多公里,居住着2000多万各族人民。将内蒙古建成北疆安全稳定的屏障意义重大。
习近平向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提出了四个希望的词:守望相助。
习近平说,守就是守住祖国的大门,守住祖国的边疆,守住内蒙古少数民族美丽的精神家园;高瞻远瞩,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跳出地域、自然和内蒙古的框框,放眼世界,放眼全局;互相帮助,就是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要团结起来,保卫祖国的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守望相助”是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也是各族草原儿女幸福的基础。
走边境巡逻路,穿过雪地去看望士兵
习近平一直关心守卫边境的士兵的温暖和寒冷。2014年,当他抵达内蒙古时,他在阿尔山下了飞机,冒着风雪驱车前往边境。
到达阿尔山港后,习近平提议走一条边境巡逻路,看看前线执勤的官兵。在距离国境线2.5公里的路段,看到一群官兵开着雪地车在冰雪路上巡逻,习近平下令在附近停车。
在雪地里,天气忽冷忽热。习近平踏上厚厚的积雪,向官兵们走去。看到官兵们的脸、眉毛和冬季口罩上都覆盖着霜花,习近平担心地问寒冷的天气是否合适,每天巡逻多少小时、多少公里。习近平深情的说,我很感动你与风雪搏斗,与寒冷搏斗,走过雪域森林,巡逻边防。每个人都很努力,祖国和人民感谢你。
回敬乌兰·齐木:“以天为幕,以地为台。”
2017年,苏尼特右旗乌兰·齐木的16名成员致信习近平,汇报了乌兰·齐木60年来的发展,表达了他们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决心。习近平给他们写了回信,称赞了一代又一代的乌兰·齐木队员,他们冒着风雪,冒着严寒和酷暑,长期跋涉在戈壁和草原上。 以天为幕,以地为台,给广大农牧民带来欢乐和文明,传达党的声音和关怀。
乌兰齐木是一支具有草原特色的文化团队。蒙古语原意为“红芽”,后来引申为“红色文学轻骑兵”。自1957年诞生以来,它一直很繁荣,现在它每年表演7000多次。
2019年7月,习近平在内蒙古赤峰市参观时,看到社区群众在乌兰齐木队员的带领下载歌载舞。他指出,乌兰齐木是在内蒙古总结的经验,是有根据的。这种直接为人民和基层服务的文艺活动永远不会过时。
内蒙古NPC代表选举背后有着深刻的思考
2018年1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宣布,中央提名的候选人习近平同志被一致推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代表们说,总书记一直与我们的普通人民联系在一起。虽然草原离北京很远,但我们总能感受到党中央和总书记的温暖和关怀。
在当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出席了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他说:“中共中央在选举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时,提出中央领导同志要选择老幼贫困地区参加选举。我选择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的选举,表达了党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重视,体现了党中央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决心和为实现消除贫困目标而进行的艰苦奋斗。”
总书记在扶贫主战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率先参加选举,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贫困和老区的关怀,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诠释,为全党树立了标杆。
畅谈“羊煤土气”,支持优质发展
2018年3月5日,习近平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
审议时,习近平说:“内蒙古工业发展不仅要以羊、煤、土、气为重点,还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不要大惊小怪。”
习近平的“羊、煤、土、气”是指农畜产品、煤炭、稀土和天然气,它们是内蒙古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代表了传统产业、低端产业、资源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老发展路线。
在审议过程中,习近平提出了“立足优势、挖掘潜力、优势互补”的12个字,要求内蒙古构建多元化发展、多极支撑的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
然后去内蒙古代表团,热情地谈论“四个一”
内蒙古的生态地位是重要而特殊的。内蒙古的生态状况不仅关系到该地区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2019年3月5日,习近平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重点关注生态文明建设。
他指出,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一项内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战略之一。绿色是新发展观的主要理念之一,污染防治是三大战役之一。
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和要求。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内蒙古的责任,也是内蒙古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向代表们表示,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力量,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导向,探索优质发展新途径,加强生态保护,与污染作斗争,保护祖国北疆的美丽风光。
该研究指导主题教育,并警告不要“忽上忽下”
2019年7月,习近平赴内蒙古调研。这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第二次访问内蒙古。这也是“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记住使命”主题教育启动后,习近平第一次到本地访问。这次内蒙古之行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记住使命”为主题来指导教育。
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部后,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要开展这一主题教育,必须理清我们党的初衷、使命和自私自利。
习近平强调,主题教育应该是真实的,不要被上下愚弄。他说形式主义杀人,实施主题教育主要靠实效。我们应该把学习和教育贯穿始终,加深理解,增强意识。每当有一些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解变得越来越深刻。主题教育要应用于具体工作,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习近平与内蒙古 这几个故事你知道吗?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3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