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3字,读完约2分钟
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在“提高国有企业改革成效”一节提出了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三年行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要围绕主业,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今年是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激发企业活力,提高经营效率?笔者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应从三个“关键点”入手,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
第一,深化国有资本授权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步是“混合”,但更重要的是“改变”。在混合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注意到非国有股东与国有股东之间的博弈成本较高,混合改革是成功的,但改革效果并不好。混合改革中遇到的矛盾通常集中在授权经营上。在各地混改企业的实际运行实践中,许多公司治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仍沿用原有的国有企业制度,未能突破国有企业的经营限制,也未能在运行中充分授权和做出市场化决策。我们建议尽快落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职能作用,使混合所有制公司在运营层面得到赋权和分权,真正实现思想和行动的分散化,落实实际业务流程和制度设计,有效提高运营效率。
第二,深化市场化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
国有企业混合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吸引资本和智力”,发挥引进的“智力”和“资本”的作用。核心是在混合改革后的企业中实行市场化的管理体制改革。要认真落实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劳动报酬制度改革,统筹运用职工持股计划、股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制度。利用非国有股东带来的市场化激励措施,充分激发员工活力,解放桎梏。
在实践中,混合改革后的董事会是公司战略实施和管理的核心。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充分表达国有资本的投票意愿,同时发挥混合改革公司董事会的市场化和专业化决策效率,充分实现混合改革的预期目标。
第三,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检验作用。
我们认为,国有企业改革与资本市场的有效衔接,将有效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一方面,资本市场的自然竞争性质可以刺激国有企业原有的内生增长势头,提高其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提供的流动性交易平台能够促进国有资本的有效流动和市场退出,为其优质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盛世投资李丹:发挥非国有股东作用 三个关键点着力深化混改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3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