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68字,读完约10分钟
图①:温莹莹正在清理地上的灰尘和垃圾。
个人资料图片
图②:王淼正在清理粪便。
个人资料图片
图③:王光上岗前再次检查了医疗废物转运车。
刘龙飞会
说起北京胡同,很多人会想到青瓦灰砖、绵延的树木、北京电影,还有遛鸟、下棋和骑自行车的街头生活。但事实上,幸福的生活离不开一群掘土机。
胡同生活空的房间很小,而且居民家中没有单独的厕所,所以他们需要使用公共厕所。大量粪便从公共厕所流到粪坑。如果不及时清理,粪井会溢出污水,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如果一个人太脏,一千个人也会脏;如果我们中有一个人身上有臭味,一百个人都会有臭味。如果你又脏又脏,如果你害怕被弄脏,你就会在街上被弄脏。”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叫石传祥的掘粪人常说的话。没有冬天和夏天,石传祥在北京纵横交错的胡同中穿梭,弯下腰,埋头挖粪和扫土。1959年,作为中国先进的制片人,石传祥光荣地参加了全国英雄联盟,石传祥“宁脏不洁”的精神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时光飞逝,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接过了石传祥手中的指挥棒,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整个城市。石传祥“宁脏不洁”的精神代代相传,不仅作为一个掘粪人,也作为从事其他工作的年轻环卫工人的精神标杆和职业追求,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车轮和粪管取代了脚步和粪勺,永恒不变的是坚持和奉献
早上7: 30,32岁的王淼走进北京东城区景泰桥下的一个简易工作站,穿上橙色工作服,戴上防护口罩,上了工作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工作车从工作站出发,向南沿永定门东街、天坛路和崇文门外街行驶,然后转入东丽营胡同。
小巷很窄,缓慢移动的工作卡车几乎擦着两边的墙。然而,在王淼看来,这条道路的状况相对较好。"有时向前移动时,有必要移动居民停放的自行车."。几分钟后,王淼终于来到了东里东营胡同的粪井口,这是当天的第一个工作地点。
2007年,王淼从部队复员到北京市东城区第十环境卫生研究所石传祥青年班,成为一名粪工。13年后,王淼跟随石传祥的脚步,穿梭于东城区的胡同之间,从一名见习粪工成长为石传祥青年班的副班长。
停下粪车,王淼很忙。我看见他先在井边立了一个安全警告标志,然后用半米长的铁钩撬开井盖。突然,一股刺鼻的臭味扑面而来。即使戴着口罩,这种难闻的气味也会让人感到恶心和头晕。“每次你打开井盖,你都需要先放气。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很不舒服,经常抽烟,吃不下东西。”王淼说。放掉煤气后,王淼迅速将一根重十多公斤的粪管插入粪井中。“你可以抽烟!”随着一声大叫,工作车上的司机启动了粪泵。
在石传祥的时代,挖粪纯粹是体力劳动。石传祥每天手里拿着粪勺走在街上。他肩膀上的粪桶一般重10多公斤,装满后就超过50公斤。他的肩膀已经磨坏了,有一个手掌大小的黑色硬茧。现在,挖粪工具已经机械化了,轮子取代了脚步,粪管取代了粪勺。然而,王淼仍然饱受灰尘、气味和疲劳之苦,这是他的同龄人无法体验的。
随着粪车的节奏,王淼踩上了粪管,一只手抓住了粪管上的绳子,扭动着腰,挥动着手臂,不断地调整着喷嘴的方向。如果塑料瓶、蔬菜叶等。堵住粪口,王淼蹲下来,伸出手一点一点地取出杂物。“在疫情期间,我们还将杀死粪坑周围1平方米的整个区域、粪坑、粪肥喷嘴和粪肥卡车的车轮,从而降低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粪坑口传播的风险。”王淼说。
王淼用泵吸了满满一卡车的粪便后,随车前往马家楼污水处理中心排放粪便,并签署了任务清单。当我再次上路时,已经是午饭时间了。王淼在街上买了一个煎饼,匆匆吃完,开始新一轮的作业。
冬天和夏天是王淼最艰难的日子。冬天,地面上的井盖在低温下冻了一夜。王淼需要拿一把锤子来砸冰,然后才能开始做作业。他的右手受伤是很常见的;夏天,当王淼在户外汗流浃背地工作和处理粪井时,他自己都能闻到身上的酸味。
“如果巷子里的居民能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那我就值得累着受点苦。”王淼的话和他的前任石传祥的话一模一样。
王淼十大卫生机构是石传祥居住的单位。1984年,石传祥青年班在第十环境卫生研究所成立。现在这个班有8个人,平均年龄30岁,大部分是在北京出生和长大的男孩。当他们参加考试时,他们都要回答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年轻人,你怎么理解石传祥的精神?”
“艰苦奋斗、不计较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石传祥精神的精髓。无论卫生设备如何发展,石传祥精神的内涵都不会改变。”王淼说:“既然我们是肩负石传祥重任的人,就必须有石传祥那样的毅力和热情。我们不怕脏,不怕累,给胡同带来一个干净的环境,给公众带来一个干净的环境。”
徐亮,一个80后的男孩,是目前最后一个加入这个团队的人。他说:“工作中没有高贵,工业中没有低人一等。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成千上万人的清洁和普通人的尊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在王淼、徐亮等青年人的不懈努力下,石传祥青年班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职工先锋模范集体”、“北京市劳动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并创造性地总结出“八点工作法”——粪车缓慢进入街道(胡同),轻装前行,遇到衣服要小心,及时打井,管好管好,满足居民的积极性。
工作区是你自己的家,即使你再弯一次腰,也要保持干净
1975年5月,石传祥逝世,享年60岁。在弥留之际,石传祥对他的孩子们说:“各行各业都需要接班人,不要害怕苦难和疲劳。我唯一的愿望就是让你接管我的班级。”在父亲的激励下,石传祥的四个孩子都走上了卫生战线,继承和发扬了父亲的劳动模范精神。
时至今日,石传祥“宁脏不洁”的精神已成为整个环卫行业的标尺。除了石川乡年轻队伍中的拾荒者,还有许多环卫工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练习和传承。33岁的清洁工温莹莹就是其中之一。
2009年大学毕业后,温莹莹进入北京环卫集团,成为一名基层环卫工人;2016年,温莹莹开始负责天安门广场的地面清洁工作。起初,温莹莹觉得在一年四季都一尘不染的天安门广场工作应该很容易。然而,就在她上任的几天后,温莹莹意识到在她一尘不染的工作背后有着艰辛的工作。
在天安门广场,垃圾落地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道路灰尘残留量不能超过5克/平方米。为了满足工作要求,环卫工人不仅要动脑筋,还要快速工作。“在我的工作区,那里有很多游客,哪个垃圾桶最快,哪个地方容易堆积垃圾,我是‘开门’的,一旦我看到地上的垃圾,我会很快捡起来。”
与老环卫工人相比,温莹莹这一代环卫工人是幸运的。电动清洁车、智能水车、手动快速捡拾三轮车等设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灰尘满天的工作环境。但是每个假期,天安门广场都挤满了游客,所以温莹莹和她的同事们不得不放弃清洗车辆,步行到每个角落。"每个假期都是最忙的时候,游客们要经历假期和卫生."文莹莹说:
2019年,温莹莹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现场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负责环卫工作。“环卫工作是一种安全工作。做这件事不难,但做好它不容易。简单的事情要重复,重复的事情要认真。”为了规划一条快速高效的垃圾清除路线,温莹莹和她的同事们多次推导出这一过程,并反复修改了清理计划。那段时间,温莹莹每天经常要走4万多步,最长40个小时不睡觉,整整瘦了20磅。
对于环卫工人来说,他们在工作中不小心摔倒是很常见的。有一次,温莹莹在扫雪铲冰的时候,弯下腰铺上篷布,突然滑倒了。当她起床时,她的嘴里充满了血和泡沫,一颗门牙被切成了两半。最初,我约好第二天在我女儿生日那天一起拍一张全家福照片,所以那天是空.“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我的工作很苦很累,但是当我看到我身边的老同事坚守岗位,想着干净美丽的北京时,我想尽我所能做好我的工作。”文莹莹说:
作为家里的第三代环卫工人,温莹莹是听着石传祥的故事长大的。“小时候,我无法准确理解石传祥的劳动模范精神。我只觉得粪工赢得每个人的赞扬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也要向石川香学习,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女孩。”文莹莹回忆道。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长,温莹莹对劳动模范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们必须把我们心中的工作区域当成自己的家,尽最大努力把每个角落打扫干净,即使我们再弯腰,再流汗。”温莹莹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工作工具如何变化,石传祥日复一日坚持不懈、默默付出的精神的真谛是不会变的。”
除了肮脏和危险之外,处理医疗废物还能确保成千上万家庭的安全
在COVID-19的肺炎预防和控制中,医疗废物处理的需求激增,压力增大。与普通生活垃圾不同,医疗垃圾处理不当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会危及周围居民的健康。北京环卫集团固体废物物流公司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防疫突击队”,负责24小时清理和运送佑安医院、复兴医院、北京急救中心等50多家重点医疗机构的垃圾。35岁的王光是突击队的一员。
“携带涉及传染病的医疗废物实际上是与病毒面对面的对抗。除了又脏又累,它更危险。我们必须给石传祥的劳动模范精神赋予一个新的内涵,那就是‘我宁愿站起来面对危险,也要保证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安全’。”王光说。
根据轮班时间表,王光在晚上7点到达工作地点,但大约在下午3点,王光匆忙赶到单位。“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比如检查车辆。如果一辆满载医疗废物的汽车因涉及疫情而抛锚,被迫停在路上,那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王光说。
排班会议结束后,王光和他的轮班同事们开着一辆专门用于医疗废物清除的货车,驶出了固体废物物流公司的停车楼,前往第一指定医院。由于与涉及疫情的医疗废物有密切接触,王光在开始搬运装有涉及疫情的医疗废物的纸箱之前,做了一整套的防护和消毒工作。
箱子不重,晚上温度也低。然而,王光和他的同事在搬动了十几个长度为1.1米、宽度为0.8米、高度为0.7米的一次性封闭纸箱后,出了一身汗。“这些纸箱必须小心搬运。最好小心轻放。如果盒子被切掉,与疾病有关的废物就会泄漏出来,并且会产生任何影响。我真的无法想象。”王光说:“我身上的汗主要是紧张。”
王光上了车后,沿着指定的路线开车去了垃圾焚烧厂。一路上,王光的速度始终低于每小时70公里,而且他积极避开各种社交车辆。早上5点,王光结束了一整夜的工作,准备回家。
“石传祥是我们共同的精神榜样。我钦佩他不顾艰难,认真工作的精神。”王光说,如果一个人面临着肮脏的疲劳和危险,并能给更多的人带来清洁和安宁,那么他就愿意并渴望成为这样一个人。
人民日报(2020年5月17日05版)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用青春和汗水守护城市的美(青春派?青春奋进新时代(14))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3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