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2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证券报(记者李丹丹)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近日在《中国金融》上撰文,介绍了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的探索与实践。范一飞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在推进金融技术发展规划(2019-2021年)实施的同时,加强了金融技术监管的顶层设计,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的金融技术创新试错机制。

范一飞:加快构建基于创新监管工具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

文章认为,新型创新监管工具的设计理念包括:打破一管一模一放的困境,提高监管的适用性;摒弃一刀切的简单模式,增强监管包容性;引入多元联动的公众监督机制,提高监督的有效性;为创新和应用设定严格的门槛,并强调审慎监管。

范一飞:加快构建基于创新监管工具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

基于上述设计理念,中国人民银行立足于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的现实,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经验,深入研究新型创新监管工具的实施路径,积极组织测试验证工作。

2019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推出金融技术创新监管工具,首批创新应用已经开始测试。范一飞介绍说,这些项目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涵盖数字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等应用场景。有执照的金融机构直接申请,技术公司合作参与。

范一飞:加快构建基于创新监管工具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

关于进一步探索新的创新监管工具,范一飞指出,支持科技企业直接申请测试;优化测试风险防控机制;积极运用创新监管工具,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基于创新监管工具加快金融科技监管框架建设。

范一飞说,国内外研究实践表明,金融技术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有效、先进、可靠、灵活的监管体系。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与相关监管部门协调配合,加强监管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在共建中建立多层次、系统化的金融技术监管框架。

范一飞:加快构建基于创新监管工具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

一方面,它基于创新的监管工具。包容审慎的创新监管工具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金融技术风险和千变万化的产品,有助于提高金融监管效率,防范和化解创新风险,在监管框架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另一方面,监督规则是核心。金融科技监管的关键是及时发布相应的监管规则,使创新有章可循。传统的监管模式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才能出台监管规则,难以跟上创新的步伐。中国人民银行将通过创新监管工具,更好地把握金融技术创新的服务模式、业务本质和风险机制,更快地出台监管规则,以缓解监管空白条和监管套利因规则滞后带来的问题。

范一飞:加快构建基于创新监管工具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

此外,数字监管也被用作一种手段。引入监管规则并不是目的,但重要的是实施它们。在金融科技时代,单纯依靠经验型、手工型、分散型的传统监管手段如窗口指导和非现场检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将充分发挥数据、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构建数字化监管报告平台,采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手段,实现监管规则的形式化、数字化和程序化,增强监管渗透的深度和广度,加快金融技术监管的数据保障和技术武装。

来源:时代品牌网

标题:范一飞:加快构建基于创新监管工具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1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