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6字,读完约3分钟
近年来,网络犯罪迅速蔓延。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的数据,检察机关处理的网络犯罪案件数量逐年大幅增加,年均增幅超过34%。网络犯罪高发已成常态,难以控制网络的“黑灰色生产”。
所谓网络“黑灰色生产”,是指利用网络进行非法犯罪活动的电信诈骗、网络钓鱼网站、木马病毒、黑客敲诈等行为。“黑色生产”是指直接违法的网络犯罪活动,“灰色生产”是一种有争议的行为,它走在法律的边缘,经常为“黑色生产”提供帮助。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19年,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网络犯罪嫌疑人89,167人,提起公诉105,658人,同比分别增长78.8%和95.1%。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服务保障和恢复生产过程中,检察机关打击了一大批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刑事犯罪。据统计,到目前为止,COVID-19与肺炎有关的刑事案件数量和被捕人数分别达到非典时期的8倍和5倍。此次疫情中有大量案例,这主要是由于与疫情相关的突出网络犯罪所致。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院检察长苗分析说,在所有与疫情相关的网络犯罪案件中,诈骗、制假售假、谣言和流言等犯罪数量最多。值得注意的是,借助网络传播的便利性和隐蔽性,在疫情期间欺诈案件数量大幅增加。其中,受疫情影响,学校开学较晚,许多学生在家在线上课。为了便于教学管理,老师和家长成立了学习小组。一些不法分子趁机溜进学习小组,用与教师相同的风格替换他们的绰号和头像,并以支付数据费和培训费的名义骗取家长和未成年学生的钱。
“这种在全国范围内的打砸抢钱的行为,特别是针对儿童的犯罪行为,性质严重,情节恶劣,危害极大,检察机关将坚决予以打击。”苗建议,家长收到此类信息后,一定要及时到学校网站核实,或者通过电话与老师沟通核实,了解情况后再付款。一旦受骗,立即报警。不要报警,因为被骗的钱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骗子的嚣张气焰。对于教学机构和教师,学习小组应由专人管理,设立入组验证,定期清理小组成员,提醒和验证那些不应加入或尚未加入的真实姓名,必要时删除;对聊天内容实施及时全面的监管。
据报道,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批捕检察职能,坚决遏制网络犯罪高发和蔓延。为此,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打击电信网络新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网络清理专项行动、骚扰电话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等。,加强了对网络“黑与灰生产”的司法治理。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小劲表示,从检察机关办案情况来看,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包括组织法人化和行为产业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群众式和秩序式诈骗,利用社会热点和新应用不断创新诈骗手段。
“侦查技术和司法认识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滞后。电子证据难以获取,案件难以处理,难以识别和处理,缺乏专业人才。这些都是检察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网络犯罪的突出问题。”张小劲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继续打击电信网络欺诈,进一步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在打击网络犯罪方面的合作。利用互联网公司在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提高案件处理的质量和效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万祥)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涉疫网络犯罪花样多 司法机关“硬核”打击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1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