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2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重庆3月12日电:江心岛“生态管家”的植树活动
新华社记者李勇,叶涛张贵林
早春的阳光温暖地洒在山川之间。重庆杨光岛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岛,1000多英亩的油菜花摇曳着金光。岛上杂草丛生的茅草和竹林吸引着白鹭。
在岛上的斜坡上,一位中年男子正和技术人员一起组织工人们举起树苗并翻转土地。“因为疫情,岛上的生态恢复工程已经推迟了20多天。现在有必要收回时间。今年春天必须种植。18,000棵树。”
这位热议人物是重庆杨光岛绿色发展公司党委书记王跃,他被称为杨光岛的“管家”。他的公司是重庆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的重要平台。
三年多前,王跃第一次登上杨光岛。当时,他看到了另一个场景。
这个旱季占地约10平方公里。江心岛拥有丰富的景观、森林、湖泊、草地和动物资源,曾计划开发超过30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山地生态系统被部分破坏,岛上的原始森林斑块严重退化。2017年8月,重庆果断踩下了杨光岛“大开发”的急刹车,决定建设“长江风景之眼,重庆生态岛”。
“建设生态岛,关键是修复生态背景、景观、森林和湖泊,轮廓是种树。”王跃下定决心要让杨光岛重现草长、莺飞、鹭舞的景象。
然而,生态恢复既不是公园,也不是人造景观,所以我们必须注意植树。王跃决定先找到杨光岛的生态“家园”。
王跃每天巡视岛内两三次,邀请专业机构进行全面调查,记录了岛上383种乡土树种、灌木、竹子、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和水生植物。“这些树、藤和草是‘地球’,但它们是这个岛屿的原始生态。”
沿着杨光岛的河岸行走,到处可以看到一簇簇高耸的茅草。王跃告诉记者,这种茅草被称为巴茅草,是长江上游最常见的乡土植物。在许多地方创造景观时,它会被拔掉,但杨光岛把它视为生态财富。去年又补植了万余株被称为“丰草”的巴茅草。
"除了种植什么,如何种植也很关键."王跃说,通过对全岛土壤的背景分析,在同一地区种植了具有相同土壤特征的树木,并考虑了乔、灌、草的生境系统,按照景观设计,树木从不移动。“让我们以八道为例。我们是一个‘逐家’的物种,有母亲、孩子和集群。”
走近杨光岛西北侧的图尔平湿地,岸边笼罩着一丛丛高大的磁竹,吸引着成群的白鹭在这里来回飞翔。在水上,你还可以看到中国秋沙鸭,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自由自在地玩耍。
王跃指着岸边说,它适合磁竹的生长。去年,近10万只刺竹、竹和箭竹被重新种植,这使得白鹭在这里作为一个“家”生活。“在那些日子里,该岛计划从事房地产和为人们建造房屋。现在我们给鸟筑巢,把它变成一个‘鸟巢’。”
黄、朴树、水杉、红枫、磁竹、巴……随着绿树、红叶、青草的繁茂,岛的色彩逐渐丰富起来。寒梅芬芳,清风秋桐,黄春早花,绿坝,蛙鸣溪田...杨光岛未来的12个景点正在一点一滴地变得越来越好。
“以植树造林为牵引,目前,杨光岛的山体保护、水资源管理、林业、疏田、清湖、曹锋等六大生态恢复工程正在同步推进。”王跃表示,未来将作为示范区,带领重庆推进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描绘巴渝地区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江心岛“生态管家”的种树经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9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