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70字,读完约6分钟
广东发展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麒麟
广东发展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张德礼
2月份Cpi同比增长5.2%,略低于1月份的5.4%,但仍高于4.9%的市场预期。上涨幅度为2.9%,新的价格上涨系数为2.3%。
一般来说,春节是消费需求的高峰期,春节后消费需求就不那么旺盛了。因此,如果春节在二月份,二月份的cpi一般会明显上升,如果春节在一月份,二月份的cpi会明显下降。自2012年以来,一月份已经有四个春节了。与当年1月份相比,2月份前三个月的cpi环比大幅下降,而今年2月份的cpi环比下降了0.8%,远高于3月份0.1%的平均水平。
细分数据显示,猪肉和新鲜蔬菜分别同比增长135.2%和10.9%,推动cpi同比增长3.52个百分点,对cpi同比增长贡献67.7%,是推动cpi同比增长的主要力量。
将今年和过去三年猪肉和蔬菜的平均批发价格与高频数据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前几年春节后,随着消费需求的下降,猪肉和蔬菜的价格将明显下降,但今年猪肉和蔬菜的价格相对刚性,这提高了它们的同比读数,进而推高了cpi同比。
为什么猪肉和蔬菜价格在春节后保持不变?这是因为在COVID-19疫情期间,各地都把防止疫情扩散作为重中之重。城市和道路的一刀切封闭阻碍了正常的物流运输,蔬菜、肉类和鸡蛋等日常必需品的运输在许多地区受阻,导致农民和其他供应商和消费者都损失了:一方面,大量农产品因运输不畅而滞销,但消费者没有得到好处,他们不得不面对高零售价格,而消费者物价指数计算零售价格。
如果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因运输不畅而受阻,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将被分割。以北京的蔬菜价格为例,北京40%以上的冬季蔬菜由山东供应。自2月18日以来,山东蔬菜批发价格指数(反映批发价格)下降了20.2%,而北京25家蔬菜超市的平均价格(反映零售价格)仅下降了6.7%。蔬菜批零差价的原因是北京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影响了山东蔬菜到北京的运输。
当然,蔬菜批发价和零售价之间的差异只是一个短期问题,所以不要太担心。目前,我国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农产品生产正在加快以保证供应,一刀切的封路和封城措施正在放松,运输和物流将逐步恢复,农产品产销环节放开后批发价格下降将推动零售价格恢复季节性规律。此外,当前经济总需求不强,蔬菜等农产品零售价格可能回落。
然而,生猪价格下降速度比蔬菜慢,预计生猪价格将在一段时间内处于高位波动。虽然目前的政策大力支持该栏目的补货,也有高利润预期的利好,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供给约束无法打破。首先,非洲猪瘟对小猪和母猪的生产力打击太大,导致市场上没有小猪和母猪。第二,隔离措施增加了仔猪和饲料的运输成本和难度,也会对农民补充栏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第三,近期可饲养的母猪主要是三元母猪,但三元母猪的产仔数较少,后续的生产能力供给仍不确定。
让我们来看看非食品项目。在疫情期间,没有大规模的集会和大规模的返程旅行,线下消费活动也被冻结,这影响了相关消费和服务的价格。二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住房、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和娱乐的价格分别变动了-0.1%、-1.5%和0%。同时,疫情期间医疗资源短缺和供需矛盾突出,导致医疗价格环比上涨0.1%。
值得注意的是,二月份的消费物价指数家庭服务和其他供应及服务的按月比率分别为-1.5%和-0.2%。这可能是由于对COVID-19流行病的恐惧,这减少了家庭隔离期间对家庭服务的需求。尽管2月份海归人数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城市劳动力供应紧张,但相关服务价格也环比下降。
2月份,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长1.0%,明显低于此前的1.5%。这也是自2013年数据发布以来的最低水平。这反映出在COVID-19流行病的影响下,终端需求停滞,经济内生动力弱。
在短期内,非食品价格在后续行动中的可能性将保持在较低水平,这一流行病在全球的蔓延将加剧总需求的疲软。经济低迷将在后续阶段逐渐传导住宅行业的消费能力,消费的集中释放和满足建设期的热潮能否弥补总需求的下降趋势尚不确定。毕竟,消费中仍然存在着没有假期和没有现金流的刚性约束。
因此,后续cpi中非食品类项目的价格可能处于较低水平,解决消费问题的关键是恢复企业部门的秩序,逐步将现金流传递给驻地部门。目前,物流和人员约束已逐步突破,大部分省份有条件恢复生产,因此我们可以考虑稳增长、适度提振总需求。
总体而言,预计今年上半年cpi将在4.5%左右波动。考虑到去年下半年的高基数,cpi将比今年第三季度大幅下降。
2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4%,环比下降0.5%。和过去一样,波动主要是由生产资料造成的。2月份,该指数同比下降0.7%,环比下降1.0%。
从ppi数据来看,我们需要注意三点:
首先,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的疲弱经济复苏被疫情打断,企业为应对复苏而积极补充的库存现在成了一种负担,后续的去库存化需求很强,要等到总需求趋于稳定后才会出现。我们只有先去库存,才能看到企业现金流的改善。如果我们在盘点之前就对周期进行推测,那么预期似乎有些过头了。
二是上游价格表现明显优于中下游,这是制约企业复工的核心因素之一。一方面,由于物流不畅,一些企业缺货;另一方面,在随后总需求扩张的预期下,铁矿石等资源价格恢复的预期提前,这明显侵蚀了中下游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三,油价暴跌缓解了企业的成本压力,后续需要关注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可能在3月18日举行的联合技术委员会会议上,减产协议是否会改变。
从2月份的价格数据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1.考虑到疫情全球蔓延对国外需求的影响、居民部门向企业部门的流动性回流受阻、刚性成本支出、库存被动积累等因素,企业部门面临着沉重的现金流压力。无论是稳定增长还是防范风险,企业部门都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
2.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重要。目前,企业缺少的是订单,需求是核心因素。目前,物流和人员约束已被逐步克服,因此我们可以考虑稳步增长和适度努力,以提振总需求。
3.回顾过去,新鲜蔬菜和新鲜水果零售价格的下降趋势相对确定,但猪肉价格将保持高位。考虑到去年上半年基数较低,猪肉价格的高波动仍将支撑cpi同比。
4.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第三季度后cpi将明显下降,价格上涨将不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李奇霖:2月物价数据启示 财政政策相对货币政策更为重要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9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