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5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军事科学院首席专家何磊:中国军队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凸显了大国军队的责任
新华社记者梅世雄
5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向黎巴嫩军队提供了一批防疫物资。黎军司令员约瑟夫·奥恩对中国的援助表示感谢,并强调中国将帮助支持黎军的防疫工作。
“在COVID-19爆发肺炎后,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国际救灾和人道主义援助,体现了大国军队的责任。”全国人大代表、军事科学院首席专家何磊6月1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此前,中央军委组织我军防疫医学专家与俄罗斯、巴基斯坦、南非、乌克兰等国举行了防疫经验视频会议,并向缅甸、老挝、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国派出了军事防疫专家组。,通过各种形式如空军用飞机。
何磊说,有效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世界各国军队和平时期新的重要职能。
近年来,当一个国家发生重大灾害时,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派出部队参与人道主义救援行动,这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救援的迫切需要和国际救援行动的一个突出特点。
“这样做,我们可以弥补我们的救援力量的资源短缺,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援效率,并加强国家和军队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何磊说道。
2019年7月,中国政府发表的《新时期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军队坚持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尽其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安全产品,并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海上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
何磊说,近年来,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国际救灾和人道主义援助,向受灾国派出专业救援力量进行救援和减灾,提供救灾物资和医疗援助,加强国际救灾和减灾交流,体现了大国军队的责任。
自2012年以来,中国军方组织或参与了马航mh370航班搜救、菲律宾台风“海燕”、西非抗击埃博拉、马尔代夫缺水、尼泊尔抗震救灾、老挝抗洪抢险等工作,受到有关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中国海军医疗船“四方船”是中国第一艘标准远洋医疗船。医院船自进入以来,以“和谐使命”任务为主要载体,已9次出航,航行24万海里,服务43个国家和地区,23万人次以上,有效地服务了国家的政治外交大局,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何磊表示,今后,中国军队将继续在联合国框架内认真履行应尽的职责和使命,积极参与国际救灾和人道主义援助,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
军方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已成为普遍公认的国际惯例。然而,目前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法律规范不完善,影响和制约了军队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近年来,中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和《军队参与抢险救灾条例》等70多部法律法规,赋予军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职责和任务,明确规定了军队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重大事故和社会治安事件的能力,提供了法律依据。
何磊建议,为充分发挥军队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中的重要作用,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应尽可能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或法律文件,确认军队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使其纳入法律轨道,落实法律规范并具有法律效力,为各国军队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提供完整、权威的法律支持和规范。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军事科学院特聘首席专家何雷:中国军队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彰显大国军队责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8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