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3字,读完约4分钟
2月8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发布会上,一些卫生防疫专家强调,COVID-19中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直接传播是指由打喷嚏、咳嗽、飞沫和直接吸入呼出气体引起的感染。那么,气溶胶传播的传播原理是什么?它会导致肺炎病毒在COVID-19中传播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吗?如何预防由气溶胶传播引起的感染风险?
在回答上述问题时,中国医学会传染病分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病科主任王桂强告诉《国家商报》记者,气溶胶传播是指雾滴在空空气中混合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通过飞沫传播的病毒可能有气溶胶传播的风险。过去非典和出血热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
图片来源:新华社
风险:病毒的传播途径已经扩大。2月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五版)》中提出,目前呼吸道飞沫和接触性传播仍是主要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2月8日,在上海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防疫专家强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根据已发表的数据,气溶胶,也称为气体分散系统,是将固体或液体小颗粒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统,其大小为0.001~100微米,可以想象为悬浮在空气体中的胶体云。
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王桂强表示,雾滴相对较大,而气溶胶相对较小。可能是病毒颗粒与空气体中的灰尘和尘埃结合,形成小的悬浮颗粒,漂浮在空气体中。
这就像一束光线在白天进入窗户,有时你可以看到许多悬浮在空的微小颗粒,这是气溶胶。
王桂强认为,接触传播是指液滴沉积在物品表面,然后与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接触,导致感染。但是,气溶胶传播可能在10平方米以内的空房间,即使它不接触病人,它也可能被感染。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病毒传播的风险增加了。
原理:透射空和浓度是限制条件。COVID-19肺炎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王桂强告诉《国家商报》,没有必要过度恐慌。一方面,许多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这不是一个新概念。另一方面,COVID-19肺炎病毒有必要通过气溶胶传播感染患者。
第一个限制条件是密闭的空室,例如,电梯、医院病房和实验室都是气溶胶传播的高风险区域。第二,单位体积的病毒颗粒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和浓度,这将导致人类感染。所以,别太担心。例如,在路上或在社区中被气溶胶感染的概率非常低。王桂强说道。
一些专家说,当一个正常人打喷嚏时,呼吸道的强大压力会喷出数亿个病毒。大于100微米的液滴在1~3米的距离内迅速下落,而气溶胶可以在9~10米内漂移。在空气体中,经过蒸发和干燥,它慢慢变成被上皮细胞包裹的冠状病毒颗粒
如果充满病毒的雾达到足够高的浓度,它可以通过角膜和其他粘膜进入人体,这就是为什么麻醉师在插管时必须有屏蔽保护,而人体呼吸道的正压会使气雾剂在插管时涌向麻醉师的面部。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的医生胡绳认为,不应过度解读气溶胶传播,而应在空空气中以特定距离传播。这种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仍然是通过飞沫。气溶胶传播在医院中更为常见,它不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传播方式。
图片来源:新华社
防护:气溶胶传播的危害是通风。如何有效防止COVID-19肺炎病毒通过气溶胶感染自身?
王桂强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总体来说,防护措施还是和以前一样,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我想强调的是,通风可以吹走漂浮在空空气中的气溶胶病毒颗粒,并且还会降低其密度。因此,通风是防止病毒气溶胶传播的重要手段。
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诊断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曾表示,COVID-19肺炎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呼吸道传染病大多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戴口罩,尽量减少近距离接触。
王桂强还告诉记者,肺炎在COVID-19中的主要传播途径仍然是接触传播。但是我们需要对气溶胶传播给予足够的重视。气溶胶只会在相对封闭的空室内形成。因此,应该特别注意一些人口密集和相对封闭的地方。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330个城市新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北大一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马路上、小区里因气溶胶被感染几率很低,室内应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4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