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3字,读完约4分钟

春节去基层——脱贫的第一手知识(4)

■我们的记者唐平■烛天林莉

2018年8月,《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了四川省甘洛县临时村的深度贫困现状。该村是一个自然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被纳入编制,因为该村的老百姓主要是自发迁移,户籍也没有被迁移。2019年12月,《中国经济时报》的一名记者前往四川省甘洛市,再次走访了该村。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跟踪记者了解情况。

四川甘洛:临时村的“易”与“难”

“无编村”的变迁与期待

"随着道路建设的零突破,一切都在改变."2019年12月21日上午,村干部们站在临时村尚未褪色的水泥村道上,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脚下的同村路宽4米,长2.5公里,始于2018年9月8日,同年11月20日竣工。

道路最大的“瓶颈”问题得到解决,危房改造搬迁工作得到大力推进。2018年,记者走访了二社村民阿木在箕子的家。原来的土坯房被推倒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具有独特彝族风格的新房子。这所房子占地88平方米,功能齐全。与他的家人在同一时期建造了145栋新房子。由于户口在原籍国,房屋建成后将由原籍国当地政府确认,国家统一补贴为每户3万元。

四川甘洛:临时村的“易”与“难”

“对人类和动物来说,长期停滞不前、有时还会下雨的日子终于要结束了。”该协会的村民夏目·约伯轻松地告诉记者。在前几年一些普通人自发筹资安装自来水的基础上,从2018年底至2019年11月,该村实施了安全饮用水救援工程,先后为木鱼由布一家等201名村民安装了自来水。家庭饮水(其中121人以前有水管,但水量少,每3-4天供水一次;新建80户),所需13万元全部由国家出资。至此,该村已经实现了自来水的全覆盖。

四川甘洛:临时村的“易”与“难”

好事一次又一次地发生。投资70多万元,正在建设和修缮集村办公室、医疗室、活动室、文化室于一体的综合大楼。目前,水泥框架已被放在二楼,标志着结束了漫长的历史没有村办公室。

2019年12月21日下午,记者和村民围坐在火堆旁进行讨论。木鱼由部、马莎索部、马亥古卡兹和阿尔武赫等村民畅所欲言。“不要低估这条新建的2.5公里长的乡村公路,我们的生活将从此路开始改变。”"环境在不断变化,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四川甘洛:临时村的“易”与“难”

当摆脱贫困时,

随着道路的通行,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运输变得方便快捷,但是整个村庄是如何发展的呢?自2018年以来,该村已与外国企业谈判,利用村内1420亩玉米覆盖土地发展果桑产业,每亩土地的产值将从约1000元增加到6000元。

2019年12月22日周日上午,干部们还在工作,记者走访了该镇。“桑树产业是目前在临时村谈判的唯一项目。桑叶可以养蚕,桑椹可以食用,这为走向市场创造了条件。”市长赵建忠告诉记者。

“摆脱贫困,不要离开一个国家,不要离开一个人。”赵建忠告诉记者,临时村里有很多人,而且大部分户口都不在这里,但是需要做的事情应该逐步做。总的目标是一如既往地努力让人民过上小康生活。

谈到临时村的未来发展,赵建忠认为,新规划的果桑产业不是核心产业,但可以起到辐射作用。通过村委会,土地从老百姓手中转移出来,租给企业,企业先付租金,保证老百姓的利益不流失。

"劳动技能培训也很重要."赵建忠说,甘洛县每年定期实施提高农民素质工程,县人民社会保障局组织各种技术培训。目前,在临时村庄工作的村民也包括在培训计划中。

赵建忠谈到了临时村27名村民土坯房的改造。在以往整治的基础上,甘洛县正在开展新一轮的丙丁类危房普查,并将对村内存在安全隐患的土坯房进行全覆盖整治。虽然该村长期未被纳入编制,但其管理仍尽可能作为行政村对待。经过多年的努力,水、电和住房问题已经解决,下一步是发展。果桑产业才刚刚起步,目前普通人的收入主要依靠劳务输出,产业渠道需要不断拓展。

四川甘洛:临时村的“易”与“难”

“2020年是摆脱贫困的最后一年,高原上的阳光同样灿烂。临时村庄的发展速度不会停滞。只要不断努力,普通人一定会过上好日子。”赵建忠说。

来源:时代品牌网

标题:四川甘洛:临时村的“易”与“难”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