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6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哈尔滨1月16日电:特色旅游有助于“东北”脱贫和“提速”

新华社记者强勇、严瑞和李建平

近年来,黑龙江省凭借其地理和生态资源,加快了两座“金山银山”的建设。其中,“东极”富源和“北极”漠河分别因其最东端和最北端的地理位置而备受青睐。蓬勃发展的旅游市场不仅振兴了当地经济,也带动了一批贫困家庭加快扶贫步伐。

特色旅游助“中国东北极”脱贫“加速度”

在中国领土的最北部,漠河市靠近黑龙江,黑龙江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界河。2019年,这个拥有7万多人口的小镇共接待了235万国内外游客,游客数量和收入持续增长。

“这里是‘寻北’。来自山东烟台的大三学生刘玉军(音译)正在漠河市北虹村安顺超市里玩两只小猫。她和她的朋友们利用假期旅行去南方,从哈尔滨到北集村、北洪村、最北的邮局、最北的邮局、冰雪旅馆、马拉雪橇和冬季钓鱼来开阔他们的眼界。

特色旅游助“中国东北极”脱贫“加速度”

北洪村驻村队队长周广信介绍,当地“依山吃山”,围绕旅游规划了家庭旅馆、农舍、游艇、钢架大棚等具体工业项目。40%的收入被纳入村积累,60%被用于在村里办卡的49户家庭的工作份额。“多工作,多工作,少工作。”村民刘桂英是一名清洁工。由于她的努力工作、分红和其他收入,她在2018年顺利摆脱了贫困。

特色旅游助“中国东北极”脱贫“加速度”

李桂英是一个贫困家庭,过去住在一个40多平方米的“木刻”里,他的孩子9岁时被诊断患有先天性糖尿病。在常驻团队的帮助下,她在2017年底用贷款开了一家家庭酒店。2018年,酒店净收入达到4万至5万元。

漠河市扶贫办主任王国新说,漠河市每年的冰雪周期长达8个月,但过去冰雪稀少。近年来,漠河市加快了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文章”,培育了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延伸了产业链。在北集村、北洪村和罗家河村这三个“最北的村庄”中,有217家家庭旅馆,床位超过3800张。北虹村过去是个贫困村,2018年摆脱了贫困。

特色旅游助“中国东北极”脱贫“加速度”

一大早,一群中外游客在中国东极富源市的东极阳光广场静静地等待着寒风中的第一缕阳光。

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中,大约6点50分,太阳从远处的山峰上缓缓升起,游客们欢呼雀跃。每个人都沐浴在日出中,继续用手机和相机拍摄。“为了这一刻早点起床,这是值得的!”北京游客张顺说。

近年来,特色旅游已成为富源实施扶贫项目的重要切入点。在全市“乌苏里船歌风光带”旅游框架下,乌苏镇赫哲族村重点开发赫哲族风情旅游项目。用扶贫资金新建了3个1500平方米的“渔歌”和7个720平方米的家庭旅馆,租给旅游企业经营。自2017年起,30万元租金已注入富源市扶贫共享账户,为贫困家庭提供普遍扶贫。

特色旅游助“中国东北极”脱贫“加速度”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史玉妍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特色旅游助“中国东北极”脱贫“加速度”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3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