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7字,读完约4分钟
2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表示已经完成了在CICC的持股。到目前为止,腾讯和阿里是CICC的第二和第三大股东。
说到互联网公司购买证券公司股票的意图,“金融技术”和“财富管理”这两个词总是不可避免的。沈万红源曾经认为经纪业务已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互联网平台拥有流量录入、海量数据和准确的客户画像,可以指导经纪业务和券商的理财业务。
然而,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规划他们的证券业务从来都不容易。阿里之前投资德邦证券的尝试以失败告终,而建立云峰证券的尝试仍未成功。最终,阿里将领先券商不到5%的股份重新定位,并先后投资华泰证券和CICC。目前,投资华泰证券已获得超过18亿元的浮动利润。
腾讯和阿里扎进军CICC
随着证券行业“马太效应”的加剧,互联网巨头联手券商的行动更加引人入胜。
腾讯早在2018年3月就完成了在CICC的持股,占CICC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95%。当时,CICC表示,将结合双方优势,在金融服务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推动CICC加快金融技术理财转型,包括但不限于探索中高端用户肖像、精准营销、智能理财平台、智能营业部等方向的合作方案。
2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披露其已完成在CICC的持股,持有约2.03亿股CICC港股,占其港股的11.74%,占其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84%。通过这种持股,我们可以结合各自在金融、科技、数据等领域的专长。,并为客户提供更创新、更全面的产品和服务。
到目前为止,腾讯和阿里是CICC的第二和第三大股东。两家互联网巨头齐聚CICC。从上述各方的反应可以看出,此次跨境合作的意图始终以“金融技术”和“财富管理”为关键词。
对此,腾讯的一位员工认为,与金融企业相比,互联网巨头对于用户研究的方法论体系更加完善,这种能力对于券商在泛互联网中开拓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当腾讯入股CICC时,沈万红源分析称,腾讯入股CICC最明显的信号是,金融业和金融科技的线上线下流量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唯一途径。目前,经纪服务已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互联网平台拥有流量录入、海量数据和准确的客户画像,可以指导经纪公司的经纪业务和理财业务。券商通过证券交易、融资融券、基金、债券和资产管理等多元化产品向互联网平台反馈信息。
互联网巨头股票经纪人的“艰难旅程”
首创证券的一名员工回忆说,2017年,由于京东计划投资首创的消息,首创的股票被市场炒作。尽管这一消息是后来传来的,但可以看出市场对互联网巨头入股证券公司持积极态度。
事实上,互联网巨头对证券业布局的热情一直在增加。然而,虽然有130多家证券公司,但互联网公司要涉足其中并不容易。
就阿里巴巴而言,马云曾于2015年通过云峰基金投资于瑞东集团(后更名为云峰金融)。2016年2月,瑞东集团宣布与巨人投资和江苏于越科技签署了设立合资公司的保荐协议,该保荐协议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生效。据悉,合资公司是云峰证券。2016年4月22日,中国证监会受理了设立云峰证券的申请,6天后材料得到了更正。但是直到现在,这件事还没有任何进展。
2015年11月,蚂蚁金服在其官方网站上表示,已与德邦证券达成资本层面的合作,这一合作正在等待监管机构的批准。据报道,2017年5月,收购被宣布失败。
经过多次不成功的尝试,阿里巴巴把对证券业的热情都倾注到了首席经纪人身上。去年8月,当券商股处于近一年的“亏损期”时,华泰证券完成了私募,阿里巴巴作为认购者,以35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华泰证券2.68亿股。根据华泰证券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阿里巴巴是华泰证券的第五大股东,持有华泰证券3.25%的股份。尽管阿里巴巴持有的华泰证券的股份仍被限制出售,但根据2月19日每股19.91元的收盘价,阿里巴巴实现了超过18亿元的浮动利润。
业内人士告诉霍山君,至少在国内市场,持有不超过5%的股份并不是重要股东,所以很多事情不需要披露,增持或减持的灵活性更大。
对于腾讯来说,除了上面提到的CICC的布局。根据富图证券此前发布的ipo招股说明书,腾讯持有富图证券38%的股份,是第二大股东。值得注意的是,富图证券尚未获得国内证券经营许可。
来源:时代品牌网
标题:阿里继腾讯后入股中金 互联网巨头布局券业并非易事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24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