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6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记者曹店)“从敦煌到紫禁城,是一段奇妙的人生经历。我很幸运能为中国的两大世界文化遗产服务。”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任王旭东说。
应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未来讲堂”的邀请,王旭东日前在紫禁城举办了“从敦煌到紫禁城——传统的未来”讲座。
在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之前,王旭东在戈壁沙漠坚守了28年,见证了莫高窟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帮助敦煌文化更好地走向国际。
王旭东说,敦煌文化是在贸易交流的渠道上形成的,而紫禁城作为皇宫,聚集了中华文明的成果。它们的内涵、特征和禀赋是不同的。“但在不同之处中,我们会看到许多相似之处。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
“文化发展离不开融合和相互学习”
“在这样一个被戈壁沙漠包围的绿洲中,有735个洞穴,它们从4世纪延续到14世纪。其中,492个洞穴有壁画。”谈到敦煌莫高窟,王旭东感慨万千。“它是佛教艺术的宝库,见证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也见证了佛教艺术的中国化。”
王旭东指出,莫高窟的诞生离不开丝绸之路,而源于印度的佛教正是通过这条贸易之路传入中国的。“广阔的沙漠,所有来来往往的人,都必须在这个地方休息,供应他们的生活需要。因此,文化将在这样一个有人居住的地方扎根。”
王旭东认为,莫高窟的诞生也离不开中原文化的积累。敦煌县建立后,大量中原移民带来了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在这里已经沉淀了400多年。文化的发展需要不同文化的融合和相互学习。”
"敦煌和紫禁城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在王旭东看来,敦煌是一个佛教艺术的世界,而紫禁城是中国文化的聚集地。敦煌和紫禁城有什么异同?我来自敦煌,我的观点可能有些独特。"
王旭东认为,敦煌的出现更多地体现了民间力量的推动,这与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是分不开的。在紫禁城里,是国家意志的力量创造了这个伟大的建筑综合体,并汇集了一种民族文化。“没有国家的力量,我们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就不能靠人民的力量来完成。”
但与此同时,王旭东指出,敦煌文化的崛起应该有国家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支撑,紫禁城宫殿的建造离不开民间力量。“因此,人民背后有一个国家,国家背后也有人民。”
“敦煌文化无疑是多元文化的结晶。事实上,综合来看,紫禁城也是多元文化的结晶。”王旭东说,在紫禁城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宗教和国家的文化在建筑、绘画和器皿等各种文物中得到融合和展示,这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生命力。
“文化传承应从孩子开始”
王旭东说,紫禁城里有很多针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活动和网络课程,今后还会推出新的内容。我希望公众能够及时关注紫禁城网站的更新。
"文化的传承仍然需要从孩子开始。"王旭东说,孩子会反过来影响成年人。“当你让一个孩子深入一个文化遗址时,他的父母、祖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都会注意到这一点。因此,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儿童身上,让成年人一起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应该通过这些文物看到中国文化的活力,那种对不同文化的开放、宽容和尊重,这种种子应该种在我们孩子的心中。你必须尊重不同的民族和文化,这样你才能获得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王旭东说道。
此次“未来讲堂”活动恰逢“中国医师日”的到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邀请了一部分在COVID-19参与抗击肺炎的医务工作者带着孩子到紫禁城听课和参观,以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和感谢。
“今天,我和我的孩子收获良多。”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黄旭告诉记者:“我女儿今年12岁,但这是她第一次来紫禁城。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机会和孩子一起参观和学习。”
据报道,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未来讲堂”系列活动将邀请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基金会理事、专家和社会名流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幼儿全方位健康成长。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李学磊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文化发展离不开交融与互鉴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9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