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9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网北京8月10日电(记者何李)根据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据,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环比上涨0.6%。业内许多专家认为,cpi已由逐月下降转为逐月上升,同比略有上升,但不会改变下半年物价运行稳定的总体局面。从结构上看,食品价格上涨仍是导致本月cpi同比增长反弹的主要因素。
按月计算,消费物价指数由上月的0.1%下降至0.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比上个月高出2.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0.62个百分点左右。国家统计局城市统计司高级统计师董表示,在食品方面,随着餐饮服务的逐步恢复,猪肉消费需求继续增加,而许多地方的洪灾对生猪运输产生了一定影响,供应仍然紧张,猪肉价格上涨了10.3%。同比增长6.7个百分点;受恶劣天气影响,新鲜蔬菜价格上涨6.3%,涨幅扩大3.5个百分点;随着产蛋鸡数量的减少,夏季产蛋率下降,蛋价连续9个月下降后上升4.0%。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也认为,食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恶劣的天气、暴雨和洪水,导致供应减少和运输受阻,以及一些地区和部分地区食品价格的结构性上涨。其中,猪肉价格的上涨仍然是推动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随着餐饮业的逐步恢复,猪肉消费需求增加,但供应仍然紧张,加上水害造成交通受阻,导致猪肉价格同比上涨,结束了此前连续四个月的下跌,本月同比上涨85.7%,分别比上个月和去年同期高出4.1个百分点和58.7个百分点,影响cpi涨幅约2.32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价格趋势,他表示,核心cpi已降至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随着经济社会恢复和发展的加快,各种保供稳价措施得到落实,市场供求有望保持平衡,价格总水平在结构性波动中保持稳定。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也认为,cpi将在短期同比反弹后回到下降趋势,价格水平可能在第三季度后回落。目前,cpi的上升主要是由于季节性因素引起的食品价格波动。随着未来季节性因素的减弱,食品价格可能会大幅下降。流行病导致的消费需求疲软的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非食品价格可能仍处于较低水平,预计未来将逐渐稳定并略有上升,通缩风险很小。总体而言,预计cpi上涨将是一个短期现象,未来将回落。
“总体价格涨幅已经下降,没有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据初步估计,年平均增长率将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是中央银行最近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判断。
报告显示,自第二季度以来,各种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ppi逐月转正,同比降幅收窄,这也反映了需求的复苏。最近一些省份的洪水可能会对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产生一些影响。发达经济体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可能会在未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此外,全球疫情演变以及防控措施对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影响仍不确定,因此有必要密切关注各种因素造成的短期价格扰动。
报告认为,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机制作用更好发挥,货币政策保持稳定,货币条件合理适度,没有长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基础。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7月CPI环比由降转涨 专家料短期扰动不改平稳态势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8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