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1字,读完约4分钟

8月8日,广州天气炎热,但仍有许多人在海珠区海珠涌大桥底部观看一栋居民楼。

在网上,有人把这个出人意料地流行的“桥房”称为“海珠之眼”,也有人说它是“广州最牛的钉子户”。为什么这栋住宅楼会吸引广州居民在烈日下“打卡”?

中正君来到广州海珠区海珠永桥,并实地参观了这座受欢迎的住宅楼。

中国证券报记者万宇照片

“桥上的房子”吸引了旁观者

8月3日,广州市海珠区环岛路海珠永桥正式通车。然而,原来的正常道路吸引了很多关注,因为高架桥底部的一个住宅建筑。

8月8日,中正军来到刚刚通车的广州海珠涌大桥。这座桥是一座双向四车道的桥。在大桥南侧东西车道之间的高架桥底部,有一栋只有40平方米左右的旧住宅楼。正是这座意想不到的受欢迎的住宅楼吸引了人们来观看“打卡上班”,不管天气多热。

“最牛钉子户”竟成“网红打卡地”!未来拆迁博弈能否走向规范?

在网上,一些网民开玩笑说大桥东西车道的差距是“海珠之眼”,而另一些人则称大桥底部的住宅楼是“广州最牛的钉子户”。

海珠甬大桥通车后,与路上稀少的车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观看这座住宅楼的人络绎不绝。一些人从桥上拍下这栋居民楼的照片,而另一些人在高架桥底部近距离观察这栋居民楼。

中国证券报记者万宇照片

当中正军来到海珠涌大桥时,已经有10多名工作人员驻扎在大桥两端,禁止行人在高速公路上行走。高架桥的底部也被挡板包围着,所以近距离观看这座“网红”住宅楼相当困难。

中国证券报记者万宇照片

即便如此,它也没能浇灭每个人的热情。下午钟来到海珠涌大桥时,几十人还在现场,很多人在人行道上的车道上拍下了“海珠之眼”。

双方没有达成共识

该房屋业主因坚守海珠墉桥高架桥底部,曾回应媒体称,其家人已与项目征用方就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事宜进行了协商,但未能就新居房源及房屋位置等细节达成一致,因此未能搬走。

据广州市海珠区住房和建设局称,自2010年起,海珠区已开始拆除该桥。2019年9月,除了海邦外大街22号(一个意想不到的热门住宅楼),拆迁协议已经签订。该局表示,有关部门和街道一直在与业主进行协商和沟通,宣传和解释征地拆迁工作,详细解释拆迁补偿标准,并提供货币补偿、房屋置换等各种补偿方式供业主参考。置换房提供位于创新路、宝岗大道、新港中路等不同位置的房屋,朝向不同,交通方便,供业主选择,但尚未达成共识。

“最牛钉子户”竟成“网红打卡地”!未来拆迁博弈能否走向规范?

海珠区住建局表示,最终,在保证海邦外大街22号房屋安全的前提下,大桥建设绕过了该处的征地拆迁节点,为桥下居民预留了通道,实现了大桥的正常开通。今后,相关部门将继续与业主沟通协商,争取尽快达成共识。

探索个人征收模式的立法

事实上,被道路包围的住宅建筑在广州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2015年1月,离海珠墉桥不远的广州洲头嘴隧道就已通车。一栋楼里有两三户人家拒绝接受拆迁补偿,坚持要成为“钉子户”。他们居住的八层建筑也被立交桥包围,形成了一个“圆形建筑”。这座住宅楼在那一年也出人意料地流行起来,被广州居民“敲掉”。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也出现了“最牛的钉子户”,他们占据着主干道或其他重要位置,却没有达成拆迁协议。

“最牛钉子户”竟成“网红打卡地”!未来拆迁博弈能否走向规范?

洲头嘴隧道出口的“环形建筑”

一些网民对广州“桥牌楼”这样的“钉子户”表示同情,认为被道路包围的住宅楼居住条件更差,甚至担心面临一些安全隐患。一些网民指责住宅业主“过于贪婪”,这影响了城市景观和正常交通。客观地说,过度的拆迁博弈给居民自身和城市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最牛钉子户”竟成“网红打卡地”!未来拆迁博弈能否走向规范?

如何平衡“钉子户”索赔与城市更新发展的矛盾?一些城市已经开始通过立法探索解决方案。深圳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探索城市更新的立法,以解决个别业主“要价过高”或因不签合同导致更新项目推延等问题。今年7月,《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首次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包括个人征收方式。

“最牛钉子户”竟成“网红打卡地”!未来拆迁博弈能否走向规范?

上述意见草案第23条提出,如果签订的拆迁安置协议的合法产权比例不低于95%,且符合房屋征收的有关规定,市、区政府可以对部分未依法签订的房屋进行个别征收。对征收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作为一项相互合作的条款,意见稿第16条建议,旧住宅区专有部分占总建筑面积95%以上、总人口95%以上的业主,可以同意进行市区重建。此前,这一要求是,无论是续约意向还是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签订率都要达到100%。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最牛钉子户”竟成“网红打卡地”!未来拆迁博弈能否走向规范?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8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