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0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石家庄8月6日电河北钢铁城“治水”

新华社记者李奇伟

站在滦河岸边,享受着碧波荡漾的湖水,深深地吸了一口湿润的空气,王建军非常动情地说:“在我的大半生里,我真的很爱很怕滦河。我今天能看到这美丽的风景,我想不起来,我想不起来!”

源头与塞罕坝相连,巨龙驶向渤海湾。滦河,被河北省东部人民称为母亲河,是河北省仅次于海河水系的第二大水系,供养着海峡两岸数千年的人民。

然而,滦河也是一条脾气暴躁的河流:当季风萧萧,雨水充沛时,滦河充满了烦躁和狂乱。数百年来,滦河在汛期泛滥成灾。当它流经河北省迁安市时,一个22平方公里的三明治海滩被冲积在河中央。

“这块地有多大?这取决于渭河的“两面”63岁的王建军出生在三明治海滩。他说,生活在这个岛上的8700多名普通人经常受到威胁:在旱季,渭河被切断,大片海滩暴露在外,沙尘暴由风和沙丘带来;在汛期,情况更糟。与外界相连的草桥被冲走了,渡船不敢下到湍急的水中。村民们被困在一个孤岛上,他们还能逃到哪里?

河北钢城“驯水记”

王建军无法忘记住在河对岸的亲戚那年去世了,他想最后一次去看他。你可以跑到桥上四处看看。汹涌的洪水裹在船头,牲畜顺流而下,你不得不看着大海,后悔一辈子。

“有必要探索一种方法来对河流有一个新的认识,不要害怕避开它们,而是要在水中茁壮成长。”迁安市滦河文化产业园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任顺表示,这一转变发生在2003年。

如何“训练水”?如何“在水上茁壮成长”?面对枯水期缺水和汛期洪涝的困境,近年来迁安市投入近100亿元进行滦河生态修复,所有居住在夹心滩的居民已全部迁出并得到妥善安置。

“过去,河底覆盖着淤泥和尾砂,汛期河水很难渗漏。现在,在疏浚、挖湖和污染控制之后...土壤渗透性得到改善,地表水和地下水变得通畅。”迁安市水利局滦河生态防洪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张说,“训练水”需要了解水的习性。从洪水到干旱,人工开挖的黄太湖对滦河的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滦河在想发脾气的时候“深呼吸,喘口气”。

河北钢城“驯水记”

在黄太湖划船,走在彩云的两边。这个人工湖比西湖还大,不仅温暖、美丽,而且调节着区域小气候,成为迁安人民获得幸福的国家水利风景区。

“治水”就是“治市”。迁安铁矿储量27.2亿吨,是河北省著名的“钢铁城”。然而,“一钢独大”的产业结构也使迁安陷入了资源依赖的困境。滦河生态修复为迁安从“钢铁之城”向“水城”转型奠定了生态背景,也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创造了容量空空间。

河北钢城“驯水记”

现在,从飞机上往下看,迁安市和滦河只是一个美丽的海湾,拥抱着这个城市,像一个孩子在他母亲的怀里休息。湖光山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白鹭、天鹅等珍稀鸟类定居,也吸引了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科研开发等产业的集聚。

任顺表示,迁安市以滦河综合治理工程为核心区域,按照“沿河布局、河对岸开发”的思路,规划建设了总面积67平方公里的滦河休闲文化产业区,吸引了不少在国外创业的年轻人回国。

每天晚上,迁安市伟华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的经理张晓江带领孩子们在滦河岸边流汗训练。

“过去,我们在北京租了一个场地进行青年培训。现在我们被家乡恢复的湖泊和清澈的水以及沿河的文化旅游项目所吸引。我们回来是为了在黄太湖滨湖公园建一个国际足联星级的足球场。”张晓江说,他的家乡变得越来越美丽,他打算组织北京的孩子们来迁安参加夏季培训,告诉他们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河北钢城“驯水记”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李学磊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河北钢城“驯水记”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8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