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51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哈尔滨7月26日电:黑土地“种下”农业现代化

新华社记者李、、、董

盛夏,两架喷药飞机经过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的万亩高产示范田,形成两条白线,在绿色的田里种上黑米苗的“世界第一田”字样格外醒目。

该作业站站长孔令强说,这种飞机每天可以在6000多亩耕地上喷洒化学药剂,其效率大约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8倍,是人工飞行器的数百倍。

这个农场位于中国最大的产粮省黑龙江省友谊县。从过去割米的“嗖嗖”声到现在马达的“隆隆”声,中国的传统农业和农场已经在这片黑土带上发生了变化。

除了飞机,卫星也用于友谊农场的现代农业生产。孔令强介绍说,一方面,他们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精确施肥,减少农业投资,减少污染;另一方面,卫星导航技术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在田间的标准化作业水平。

在今年的水稻生产过程中,该农场将卫星导航无人移栽技术的作业面积从去年的3000亩扩大到30000亩。该技术使苗木种植更加均匀,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阳光和耕地资源,每亩节省人工16元。

农场在农业生产中尝试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新技术,形成了中国从地面到天空最大的农业机械集团空.据统计,目前农机总量为4.9万台,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8%。农业机械作业实现了100% gps卫星导航、100%旱地精确播种和100%旱地大马力机车作业。

黑土地“种”出农业现代化

"绿色农业、智能农业和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探索方向."友谊农场主任刘华莲说。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以农场为代表的黑龙江垦区近年来在现代大农业示范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初步建立了以大规模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黑土地“种”出农业现代化

在友谊县的郊区,有一个占地35万平方米的农机展园。这里展出了黑龙江垦区多年引进和使用的140多台农业机械。这些农业机械和农场见证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黑土地“种”出农业现代化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7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