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9字,读完约4分钟
“黄色的缬草林有冰冷的叶子,而碧琉璃有干净的水,没有风。”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白居易游览太湖时,形容太湖碧绿如琉璃。1000多年后,越来越多的蓝藻水华开始频繁造访太湖。
太湖蓝藻危机的破浪者
2007年5月和6月,江苏省太湖爆发了严重的蓝藻污染,造成无锡市水污染,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超市和商店的瓶装水被抢购一空1 空.当时,无锡市政府声称这一现象是由于当地连续数日高烧所致,而国家环保总局则认为这既是自然灾害也是人为灾害,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太湖附近化工厂排放大量污水造成的恶性事件。
一年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谢平在《太湖蓝藻水华灾害的历史发展》中指出,无锡水污染事件主要是由于蓝藻在水源附近的聚集,厌氧分解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恶臭物质,如nh3、硫醇、硫醚和硫化氢。
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蓝藻?它会对水和人类造成什么危害?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单细胞原核生物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光合自养生物。大多数细胞是蓝绿色的,广泛分布在陆地和水中,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30多亿年。它喜欢高温、强光和许多静态条件的淡水,特别是当水富含有机物和底部富营养化时。
在正常情况下,蓝藻的存在不会对水体产生不利影响。然而,一旦它在短时间内扩散,其数量会爆炸式增加,从而覆盖大面积的水面,这将严重影响水体。这主要表现在蓝藻死亡时,会散发出鱼腥味,出现蓝白色,使水体发臭浑浊,严重污染水源。此外,作为肝癌的强启动子,蓝藻中所含的藻类毒素是诱发肝癌的三大元凶之一。长期饮用蓝藻爆发点的水将严重损害肝脏系统。同时,蓝藻在水面上覆盖大面积也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影响鱼类和其他藻类的生长。
2007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导致无锡市70%的自来水受到污染,200万人的饮用水受到影响,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太湖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工和半机械的藻类捕捞和吸收。当时,无锡德力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力海”)创始人胡明明带领蓝细菌控制团队,将自主研发的蓝细菌控制技术和技术设备应用于太湖首个藻水分离站,成功应对了蓝细菌爆发危机,确保了无锡饮用水安全。
当时,德力海还没有成立,但胡明明领导的蓝藻控制小组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全国水污染控制行业。这为德令海成为全国的行业领导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抗蓝细菌
胡明明在创立德力海之前在一家医疗机构工作了11年,这让他成为了一个特别的焦点。因此,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德令海始终专注于蓝藻控制的细分,致力于成为该领域最专业的生态“医生”。
在业余时间,胡明明发现,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日益污染的环境中,我国江河湖泊中的蓝藻水患日益增多。他运用自己的细胞生物学和卫生学理论知识,结合其他物理方法,积极探索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并认真研究了云南滇池蓝藻水华的水环境问题。随后,胡明明提出了技术思路,设计了R&D总体方案,制定了R&D方案,并组织R&D团队自筹资金解决关键技术问题。通过长期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他逐渐发展并形成了“藻水分离集成技术”。
经过多年积累,针对蓝藻污染问题,胡明明于2007年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上岸打捞、藻水分离”的技术路线,并以云南德力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名义申请中央环保专项资金计划,在昆明滇池修建了海堤藻水分离站,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蓝藻的规模化、专业化处理,取得了显著的处理效果。该项目被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评为“2008年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示范工程”,其技术被提升为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此外,胡明明坚定了自己控制蓝藻的信念,并于2009年创建了德力海。
十多年来,在我国蓝藻控制的重点湖泊“老三湖”和“新三湖”中,德力海承担了巢湖、太湖、滇池和洱海蓝藻控制的主要工作,并在富春江(g20期)、洱源西湖等蓝藻水华多发的湖泊开展了蓝藻控制任务。在这些治理过程中,德林海积累了实践经验,不断投入设备研发,取得了显著成绩。2016年,德临海提出了“压力灭活原位控藻”的蓝藻水华防控技术路线,形成了目前国内占主导地位的应急处理与防控相结合的完整的蓝藻防控技术路线。
德力海在“上岸打捞、藻水分离”和“压力灭活、原位控藻”两条蓝藻治理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在集成二次强化气浮、高效可调涡井提藻、蓝藻囊壁破碎、压力控藻等核心和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开发了一套完整的蓝藻水华防控和灾害应急反应一体化新技术装备,重点集成了岸站藻水分离系统、车载藻水分离装置、加压藻水控制船和深井加压藻水控制平台,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无害化的蓝藻水华灾害应急反应和防控能力。 在大型淡水湖如滇池、太湖、巢湖、洱海等藻类情况严重、治理任务紧迫的湖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来源:德令海招股说明书
十多年的非凡专注和辛勤工作已经成为德力海在行业中领先地位的基石。目前,德力海已发展成为集关键技术开发、解决方案、系统设计、集成安装、运行维护、监控预警于一体的蓝藻处理综合服务提供商,在国内蓝藻处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是国内外唯一一家在“三大湖区”(太湖、巢湖、滇池)和众多有重要影响的大型湖泊、水库成功开展大规模、产业化、无害化灾害应急处置和防控的专业蓝藻管理企业。也是江苏省环保产业协会唯一一个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能力甲级(评价类别: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能力甲级(评价类别: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项目
蓝藻管理领域是独一无二的
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水污染控制企业之一,德力海是蓝藻控制领域的主导企业。到目前为止,德力海已受全国各地政府部门委托,为27个藻水分离站提供岸上藻水分离系统集成,并对其中许多进行升级改造,承担所有藻水分离站的售后服务,运营和管理多个藻水分离站。
与同行业的直接竞争对手相比,德力海在我国蓝藻灾害严重的大型湖泊和水库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份额较高。根据网络公开信息和客户访问,太湖有4个藻水分离站,分别是无锡金利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和江苏金山环保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在洱海,广西博士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昆明水霄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设有一个藻水分离站和两个藻水分离站。德力海有11个藻水分离站和4个藻水分离站。
在“三大湖区”和洱海(包括上游洱源西湖)中,德力海共提供了21个技术装备齐全的藻水分离站,基本可以实现各种藻湖和藻水库蓝藻控制的全覆盖,与上述四家竞争对手相比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图片来源:德令海招股说明书
行业领先地位也给林德海带带来了良好的效益。自2017年至2019年,德力海的经营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持续快速增长。其中,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1.19亿元增加到2.9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8.19%,三年内实现扭亏为盈。2.5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3052万元增加到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1.39%,三年增长三倍以上,增速高于同行业相关上市公司。此外,报告期内,Nedlinhai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6.70%、57.29%和51.52%。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相比,公司综合毛利率相对较高。
尽管德力海已成为湖泊和水库蓝藻处理行业的龙头企业,但它不敢懈怠。近三年来,公司不断加大在R&D的投资,R&D费用分别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28%、5.26%和4.50%。与相关领域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相比,投资额处于较高水平。这也使公司在压力控藻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并将其应用于压力控藻船、深井控藻平台等技术设备中。目前,德令海凭借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设备,丰富的湖库管理经验和规模,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我国蓝藻控制产业的不断发展,德来亥湖蓝藻控制的相关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2019年7月,无锡市蓝藻控制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加快蓝藻水分离技术标准化建设的函》,明确要求德林海牵头,联合国相关研究机构在现有dlh型藻水分离站的基础上,编制行业标准草案。
十多年前在太湖爆发蓝藻危机的人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导者,但是更多的危机还在继续出现。在打破危机的道路上,谁能在技术研发上坚定不移,谁就能成为打破危机的真正国王。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蓝藻危机破局者 德林海登陆A股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7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