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37字,读完约8分钟
国家统计局于7月16日发布了上半年的国民经济数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执行局局长张日前在第130届“经济月报”上表示,第二季度一系列经济数据发布后,市场预期进一步提高,信心进一步增强,为今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战战胜贫困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国家经济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国家经济中心副首席经济学家张永军、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华长春也就经济运行热点问题发表了看法,就如何增加消费、房地产复苏能否持续、出口弹性能否保持、货币政策是否过于宽松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兴产业的优势进一步显现
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速由负转正,经济复苏速度加快。从短期月度数据来看,经济复苏也保持了良好趋势。张指出,从一些具体数据来看,在疫情影响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明显,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兴产业的独特优势在疫情下进一步显现。
例如,他说,在工业领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远高于上半年全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在汽车发布的主要工业产品数据中,1-6月产量为997万辆,同比下降16.5%,但卡车和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6.7%和16.4%。第三产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6.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传输服务业同比增长14.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万亿元,同比下降11.4%。然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总额达到43481亿元,同比增长1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2%,超过2019年全年20.7%的比重,且这一比重还在快速上升。
张表示,下半年,部分行业仍面临巨大挑战,疫情影响造成的损失仍有较大缺口。当前的全球流行病仍在蔓延。下一步,这一流行病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将继续演变,外部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加。下半年,如何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如何化危机为机遇,突出重点,补短处,强化薄弱环节,扎实做好六大稳定工作,全面落实六大保险任务,着力形成以国内流通为主体、国内国际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要抓住复杂形势下的主要矛盾,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开放型经济体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恢复消费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有必要抓住两大块:餐饮、住宿和汽车销售
市场普遍注意到,在上半年经济复苏过程中,供应方的复苏速度快于需求方。张永军说,从三大需求来看,消费已经成为目前影响经济复苏的最重要因素。下半年,消费复苏应被视为最重要的领域。
“疫情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餐饮和住宿消费大幅下降,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速度下降1.8%的主要拖累因素。”张永军表示,与此同时,汽车销售是另一个拖累消费的主要领域。
张永军认为,恢复食宿与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鉴于疫情防控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建议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扩大餐饮、旅游、文化和娱乐消费,使这些领域更快恢复。
在汽车销售领域,虽然一些大城市已经放宽了汽车限购政策,但建议今后在更多的城市放宽汽车限购政策。汽车产业本身需要根据当前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加快调整。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虽然汽车产销整体呈现相对明显的下降,但一些品种实际上有所增加,一些车型增长迅速。在汽车领域,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以促进汽车消费为重点,使其能够加快复苏。
近日,文化旅游部发布公告,发布跨省团队游。张认为,下半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住宿餐饮业肯定会稳步回升。
房地产住宅投资和销售稳定,整体复苏是一种趋势
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大组成部分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率先“转正”。张指出,房地产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领域。去年,仅房地产投资就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3.5%,今年上半年占22.3%。从行业来看,该行业所占比重最大,大于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总投资规模。
张认为,下半年房地产肯定会回升,但要注意板块和区域问题。
自2017年以来,办公楼和商业用房的情况一直非常严峻,无论是销售收入还是建筑面积都连续几年呈负增长,而住宅行业则一直保持稳步增长。
“一般来说,住房占房地产投资的73.4%,占销售的87.3%,所占比例最大。因此,这一块是稳定的,做得好,整个房地产复苏的趋势是基于。”张对说道。
同时,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1%。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增长了2.3%,西部地区增长了7.6%,中部地区下降了4%以上。区域分异特征明显。
张说,中央政府的政策是始终坚持“住无投机”的方向,继续实行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不会变的。
对外贸易可以继续升温,但不应过于乐观
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14.24万亿元,同比下降3.2%。其中,出口为7.71万亿元,下降3%,进口为6.53万亿元,下降3.3%。自4月份以来,出口连续三个月增长,而6月份进口实现正增长,好于市场预期。
张永军分析说,这方面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弹性;另一方面,它也受益于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在疫情期间,呼吸机和医疗器械等医用耗材的出口增长非常快。此外,去年下半年人民币贬值的滞后效应也支撑了对外贸易。
张永军指出,下半年防疫物资需求带来的出口拉动效应可能会减弱,但目前中国只有约42%的出口订单已经恢复正常,其他地区仍呈现下降趋势。我们应该对第三季度的出口形势保持谨慎,不要过于乐观,甚至要为出口形势的反复做好准备。
华长春表示,下半年出口有望上升,但相对而言,随着国外疫情的控制和经济的重新开放,防疫物资和家庭办公用品的出口将会下降。
陈文玲认为,外贸活动逐季度有条件地增强。原因如下:第一,中国作为货物贸易大国的优势依然存在。第二,中国正在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我们正在向一个大进口国迈进。第三,我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些国家对疫情有了更好的控制。第四,数字贸易在中国发展迅速,远远快于线下贸易。中国现有的105个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是数字贸易的基础,在世界上形成了先发优势。第五,中国和一带一路之间的贸易总额已经占到了贸易总额的30%左右,并且还在快速增长。第六,我们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货币政策尚未收紧
上半年,货币政策在支持疫情防控和恢复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市场的各方都非常担心宽松的货币政策何时会转向。
根据央行的数据,今年6月底,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2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期高出2.6个百分点。
“这一增长率明显快于去年8%的大部分增长率。同时,考虑到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为3.2%,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增长率,两者之和约为6%,这将表明m2增长明显较快。”张勇军说道。
但是,他也指出,受疫情影响后,需求不强,这反映出整个社会的交易频率下降,完成速度也下降,货币流通速度也下降。从这个角度来看,保持货币供应相对宽松是必要的。只有这样,企业和居民才有信心增加生产和消费。
张永军认为,目前还没有到明显收紧货币政策的阶段。货币政策需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目前的力度,为政策效应的传递留出时间,以便经济能够更好地复苏。
华长春还表示,在扩大财政政策的同时,货币紧缩将导致挤出效应。目前,民营企业的投资需求没有很好的恢复。如果他们立即转向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他们显然会挤出去,这将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货币传导效率问题使得全球金融比经济复苏更快。在这方面,要加强监管,保持流动性的紧张平衡。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二季度经济数据增强市场信心 专家建议提升消费需抓住两大块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6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