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31字,读完约5分钟
在过去的两天里,独山县借了400亿元并留下一栋未完成的建筑的消息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早在2019年,前独山县市委书记潘志立就被媒体披露为盲目借钱建设“世界第一水务大厦”等形象工程和绩效工程,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大幅上升。
这种“大胆借贷、悄悄运作”的情况并不是孤立的。根据近年来岛叔叔的研究经验,“借贷开发”和“抛掷治理”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惯常做法。
为什么到目前为止?
转换
近年来,地方发展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过去,地方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区位和工业基础,但现在一些地方的发展主要由土地、金融和政策杠杆推动。
在一些地方,以前的发展模式被称为“传统发展模式”,各地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积累实现经济发展;相比之下,今天的开发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果,因此更受尊重。
例如,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时,可以通过提供土地和电力、优化税收和审批程序,在很短的时间内与空一起培育新的产业。有些地方甚至高喊“建设亿万产业”的口号。
这些口号的出现,真正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累了足够的资金、技术、市场/空间,随着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大发展,东部地区的发展红利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溢出。
一些高能耗、重环境污染、税收贡献小的行业在东部地区可能面临淘汰,但在中西部地区却是“热销产品”。即使没有产业基础,只要某个地方的政策到位,就会有企业在短时间内进行群体投资,形成产业集群。
叔叔岛调查的中西部地区的几个普通农业县通过吸引投资,创造了在全国市场占有主导份额的产业。这些产业能够在一两年内落地,完全是基于当地迫切的发展需求和优惠政策。
借
为什么要在“转型”中“烧钱”?
一些有“洞察力”和勇气的地方官员很难满足于基于普通投资促进的快速发展。毕竟,不管工业发展有多快,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你真的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当地的面貌,只有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可以“支撑门面”。
这两个领域都有很大的投资需求,这可以明显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也使观众“眼见为实”。从表面上看,它被称为“不亏不盈”。
但是一旦沉迷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地方政府、开发商甚至普通人都没有回头路可走。怎么说呢?为了保持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投资应该围绕房地产进行。
几年前,道叔叔考察了北方的一个贫困县,发现该县每年的财政收入不到10亿元,但同时启动了很多项目,总投资约400亿元,大部分都是以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基础设施)进行的。
尽管县城里到处都是烂尾楼,当地政府每天都在忙于处理各种纠纷,比如“老板跑了”,但由于局面仍“如火如荼”,没人想还清欠款。
虽然近年来“不仅仅是gdp理论的英雄”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就叔叔岛而言,“经济增长”已经深深融入了一些地方政府的治理逻辑。有人评论说:“如果不掌握增长率,地方政府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不评估gdp,就无法客观衡量地方官员的政绩。”
事实上,只要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地方经济就会活跃,群众就会有更多的收入,各级官员就会有更多的积极性,地方就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其中一些场景是真实的,而另一些是幻觉。
根本原因
不幸的是,假图像越来越多。
一方面,这是由于地方官员政绩的冲动,另一方面,这又与他们背后的制度推力密切相关。
首先,地方官员的任期是有限的。在短时间内,要树立个人威信,取得成绩,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新官员三把火”的局面。
岛叔叔听过一句话:在一些地方,县领导在上任的头两年享有很高的威望;第三年,如果没有升职的消息,威望就会下降;第四年,如果没有运动,就没有人会听从它的命令。毕竟,如果主要领导人不改变他们的立场,下面人的未来就会被推迟。这些天谁等不及了?
为了有效治理的需要,一些地方领导人经常用尽各种政策工具,如果他们愿意,他们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政策工具实现自己的个人意愿。一旦某项工作成为“第一指挥工程”,当地党委和政府就可以通过适当的手段(如成立指挥部、动员纪委监督)来保证政策的实施。
高层次干部可以通过政府资金和政策倾斜成功推动项目运行;没有那么高职位、想取得政治成就的官员会尽最大努力利用政策杠杆,投资1元钱,希望煽动5元钱,制造一个地方“门面”。
几乎所有叔叔岛走访的中西部县农村振兴“示范点”都停留在“盆景”上,没有内生的发展动力。由于过度使用政策杠杆,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还背负着数百万至数千万的村级债务。
这种“赔钱赚钱”的治理逻辑并不复杂:只要地方官员运作得当,确保相关项目在任期内不打破资金链,他们就可以借助政府信用“除掉金蝉”。
与其合作的融资平台并非不知道绩效项目的风险。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想要的恰恰是高风险带来的高利润,而地方项目中巨大的灰色利益有时会被官员和平台“分享”。
此外,在一些地方,未来几年与农业相关的项目被用作鼓励当地企业参与社会扶贫的担保,以便企业能够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基础设施。当地企业很清楚每年与农业相关的资金有限,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响应号召。
俗话说:如果你不扔,你什么也做不了;扔一扔,会有用的。这是表演项目的“门口”。要下大力气堵住"金燕子",独山县人民的"奇迹"将会彻底消失。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侠客岛:独山不独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6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