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0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高速铁路阅读站”在广西钦州东站候车厅开幕。它是一个公益性的阅读和借阅站,配有自助阅读机、电子阅读设备和500多本纸质图书,其中大部分主要是历史人文、民俗和旅游资源。乘客可以当场阅读并归还,也可以在旅途中携带,下车后在另一个阅读站归还,以后还可以归还到北部湾经济区任何一个图书馆服务联盟大厅。

“高铁读书驿站”,让文化流动起来

“高速铁路阅读站”使文化随着高速铁路网向四面八方延伸而流动。高铁站不仅成为了现代旅客的“休息站”,也成为了促进文化交流的“文化站”。在互联网的浪潮中,这种阅读站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在信息时代,知识和信息就像湍急的河流。在长期接触互联网之后,一些人习惯于追逐信息碎片,利用零碎的时间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进行零碎的阅读。读者似乎觉得很丰富,但实质上他们大多满足于肤浅的知识碎片,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深层阅读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旅行者在高铁上的旅行时间比在地铁和公交车上的通勤时间长得多。如果他们仍然只是粗略地在网上阅读,就没有什么深层的思考,这必然会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和思维惯性的积累。

“高铁读书驿站”,让文化流动起来

“高铁阅读站”的出现,为乘客合理安排出行时间提供了另一种可能,让他们在享受高铁出行便利的同时,享受“文化之旅”。当人们在被称为“中国名片”的高铁上阅读时,书籍所带来的人文、旅游和民俗知识不仅能开阔旅客的视野,还能让旅客忘记旅途的疲劳,安心享受文化。

“高铁读书驿站”,让文化流动起来

如何解决异地还书的问题,让借书的读者没有后顾之忧?“高铁阅读站”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毫无疑问,几个"高铁阅读站"的建设解决了读者从不同地方还书的问题,让乘客没有后顾之忧。与此同时,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从“高铁阅读站”借来的图书,今后可以在北部湾经济区的任何一个图书馆服务联盟大厅归还。这一举措背后不仅体现了铁路的人性化和地方便利化服务,也体现了铁路与区域发展战略的相互融合和互补关系。

“高铁读书驿站”,让文化流动起来

高铁的建设使“一小时城市生活圈”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加速了区域发展的脉搏。在人们物质生活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文化家园与高质量同步发展更为重要。“高铁阅读站”打开了区域城市之间的物质文化壁垒,让文化随高铁和旅客一起流动,提升了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区域融合水平。进一步思考,如果乘客只需一张电子客票就可以在阅读站借到还,然后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辅助,高铁站车景增值服务将会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乘数效应”。

“高铁读书驿站”,让文化流动起来

“高铁阅读站”对铁路自身品牌建设和铁路形象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心理学研究和实例表明,添加良好的文化形象可以给消费者一定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品牌形象的提升。当人们提到机场时,他们经常会想到美丽的图像,如蓝天、白云、高端商业商店和文化。当谈到高铁时,快速、精确和安全等良好的关联经常出现。“高铁阅读站”有助于从文化维度进一步打磨高铁美丽的名片,提升高铁站车的品牌形象,巩固人们对高铁的文化认同,实现人们从“选择高铁”到“愿意高铁”的转变,满足人们对更好出行的向往。

“高铁读书驿站”,让文化流动起来

“高铁阅读站”的火花可以成为一种文化繁荣。我们期待“高铁阅读站”网络的互联互通,将使文化像高铁一样迅速在城市、地区乃至国家之间传播和融合,满足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王立国)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高铁读书驿站”,让文化流动起来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6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