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55字,读完约1分钟
新华社成都6月26日电(记者李)记者从成都都江堰市高原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社区了解到,近日,该地区红外摄像监测图像显示,亚洲黑熊、长毛鹿、黑斑羚、蒙面浣熊、黄喉水貂、豹猫、猪獾和红腹锦鸡等。这标志着大熊猫栖息地保护模式的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
据报道,建立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社区是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探索的一种新的野生动物保护模式。这种保护社区以村(居)委会为平台,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加强集体林区大熊猫栖息地的管理和保护,引导社区合理利用和管理资源,兼顾保护和发展。
2014年,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在都江堰市龙池镇联合社区率先建立了集体森林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社区。通过成立保护社区管理委员会、巡逻监督小组、设立界桩、宣传板、开展社区培训、教育和宣传等方式。有效控制了该地区的狩猎、射笋和非法采伐等非法活动,野生动物开始恢复。此后,都江堰市龙池镇洪飞社区也建立了高原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社区。
“这种保护区是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有力补充,也是扩大大熊猫栖息地的有效途径。保护社区所在的社区不仅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非常重要,而且大熊猫的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也离不开社区和普通民众的支持。”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姜黎黎说。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曹志斌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成都都江堰:“不速之客”结伴打卡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小区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5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