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07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记者路虎)自“十三五”以来,我国已完成治沙任务880万公顷,占“十三五”治理任务的88%。经过多年治理,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的生态条件得到了整体改善。
这是记者17日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的情况。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司司长孙说,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加快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使荒漠化地区的生态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据监测,中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每年减少2424平方公里和1980平方公里,平均植被覆盖度增加0.7个百分点,沙尘天气数量每年减少20.3%。
近年来,中国坚持荒漠化防治与扶贫相结合,走上了中国特色的荒漠化防治双赢之路。各地依托荒漠化地区独特的光、热、水、土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沙区特色产业,探索建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吸引越来越多的生产要素进入荒漠化治理领域。
北方沙区经济林已进入高峰期,年生产干鲜果4800万吨,年产值1200亿元,占全国总产量的1/3。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治沙企业伊利集团30多年来,通过发展生态修复、生态畜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和生态产业等产业体系,治理了6000多平方公里的库布齐沙漠,使沙区10多万人脱贫。
孙,说,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大、影响广,荒漠化治理已经进入“啃硬骨头”阶段,治理难度加大、成本加大。下一步,我们将把重点放在生态位置重要的边境地区、主要沙尘源区和流域,并采取工程固沙、人工造林种草、封沙造林种草等措施。巩固防治荒漠化的成果。对于人类活动频繁的沙漠周边地区,以及生态位置重要、风沙危害严重、林草覆盖率低的重点地区,要加强对沙化土地的保护。同时,科学编制防沙治沙“十四五”计划和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义务。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刘洋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十三五”以来我国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5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