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85字,读完约7分钟
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常委会召开会议,分析COVID-19国内外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研究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是自19日发生肺炎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常务会议。在110天的时间里,常委会会议围绕防疫、复工、扶贫三大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
王笑笑地图学
始终如一地抓好疫情防控
在这13次会议期间,对疫情形势和疫情防控进行了全程研究。
1月25日,元旦,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举行了疫情爆发后的第一次会议。会议专门听取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报告》,指出要分类指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以赴救治感染者,依法科学有序防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应对国内外关注。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针对COVID-19肺炎传播速度加快的情况,党中央决定成立疫情处理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决定派一个指导小组到湖北等疫情严重的地区,推动有关地方全面加强一线防控工作。
2月份,湖北省新报告病例数大幅增加,北京、天津和山东出现聚集性病例。2月12日,Xi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对当时的疫情作出了准确的判断。疫情防控工作达到了最活跃、最关键的阶段,强调“实现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不能放松,要加强对疫情特别严重或高危地区的防控。
会议还指出,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仍然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要着力解决床位、医务人员等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加快定点医院转型扩建,增加危重病床供应,畅通转诊渠道,全力救治感染者。
经过各方努力,疫情发生了积极变化,疫情防控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果。2月17日,除湖北外,新报告病例数降至两位数;3月6日,湖北省报告新病例数降至两位数;3月18日,全国新增病例首次实现零新增...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稳步改善,外部防控的导入和内部防控的反弹已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对此,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作出了许多安排和具体要求。
针对近期黑龙江、吉林出现的群体性疫情,习近平在5月14日刚刚召开的常委会上强调,“要坚决克服麻痹、厌战、侥幸心理,继续抓好外防投入和内防反弹工作”,为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各地开展工作敲响了警钟。习近平在多次常委会会议上强调,预防和控制疫情“决不能浪费”。
从“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不断扩大”到“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就”,再到“疫情防控常态化”、“防止国内疫情反弹任务依然艰巨”、“确保疫情不反弹”,党中央始终准确判断形势,制定准确政策,果断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构筑了生命防线,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准确有序地促进复工复产
促进恢复工作和生产不仅是应对疫情影响的重要力量,也是加快恢复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增强人民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必然要求。四个月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时度势,制定布局规划,在防治疫情的同时,大力有序推进恢复工作和生产。
二月三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提出:“在做好防治工作的前提下,充分支持、组织和促进各生产企业恢复生产。”这是常委会第一次作出“恢复工作,恢复生产”的部署。一系列支持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的政策和措施得到大力推行。
2月12日,常委会会议强调“有序推进中央企业、国有企业等各类企业恢复生产”,要求“加快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促进恢复工作和生产的重要原则。自第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生产和工作的部署安排更加详细,分工更加明确。
2月26日,常委会会议指出,“要准确稳妥地推进恢复工作和生产。”3月4日,进一步强调“按疫区分类推进复工复产”、“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相结合”、“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引起了社会对“新基础设施”的持续关注。
3月18日,常委会会议强调“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要求“辖区内所有县区都是低风险省份,要全面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4月8日,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全面推进复工生产”,要求“解决复工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尽一切可能创造有利于复工生产的条件”,并按下了“快进”按钮。
在4月15日的常委会会议上研究了经济工作后,有关意见被提交给两天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当前经济工作,首次提出了“六个保证”:保障居民就业、保障基本民生、保障市场主体、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保障基层运行。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截至4月14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达到99%,人员再就业率达到94%,在准确有序推进制造业恢复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四月十七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有人指出:“中国的恢复工作和生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
5月14日,常委会会议在恢复工作和恢复生产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实施产业基地改造和产业链升级工程”、“推进上下游、产销、大中小企业合作恢复工作和实现生产”。
看看这13次会议,战略安排是基于形势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的多项政策措施的指导下,国民经济运行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弹性和活力进一步显现。
坚定的信心吹响了扶贫的号角
2020年是战胜贫困的决定性一年。脱贫致富已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研究部署的重要内容。在这13次会议上,多次强调扶贫,习近平在会上也强调“要以决定性的胜利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在决定性的战斗中战胜贫困”,这就吹响了实现消除贫困目标的号角,要努力奋斗,增强战胜贫困的信心。
此外,常委会会议还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扶贫工作做出了安排。
2月3日召开的会议,提出了在疫情控制下各地推进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会议指出,疫情严重的地区要集中力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做好防控工作,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和反贫困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任务,强调“要着力攻克反贫困斗争的最后一个堡垒”。
三月四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针对我国传染病防治形势继续好转、生产生活秩序加快的形势,指出“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援助力度,在恢复工作和生产中优先安排贫困地区的劳动者就业,以保证在决战中完成脱贫任务。”
在COVID-19中应对突发肺炎疫情是一场艰苦的战斗。在防疫和控制正常化的情况下,实现消除贫困目标的艰苦斗争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面对“流行病”和“贫困”,如何咬紧牙关,切实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这13次会议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鼓舞了今后的脱贫工作。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110天13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聚焦这三大议题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3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