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540字,读完约14分钟
4月17日上午,2020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经初步核算,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
这是自1992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首次出现季度收缩和负增长。如何解释这些数据?如何看待下一个经济趋势?
数据发布后,cf40论坛高级研究员张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cf40研究部主任徐启元对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年度经济增长目标、政策实施要点进行了综合评价,以供读者参考。
第一季度,经济好于预期。"全年实现2-3%的经济增长率是件好事。"
Q1:你如何看待中国第一季度的经济表现?
张斌:COVID-19爆发的经济不仅是一场人类健康灾难,也是一场经济灾难,经济被迫急剧停止,导致经济负增长。3月份的经济指标明显好于2月份,表明经济正在从流行病灾难中复苏。中国第一季度的增长率为-6.8%,略高于我个人的预期。
Gdp并没有下降更多。从收入方法来看,主要的支持是居民名义可支配收入没有出现负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相对损失是企业利润和政府税收。在经济负增长的背后,不同的群体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农民工失业,小微企业难以继续经营。他们需要注意它。
徐启元:一季度增速普遍好于预期,国内金融市场的反应和与中国密切相关的周边金融市场的反映是一种验证。此前,一些机构预测第一季度增长率将为负两位数增长,实际增长率为-6.8%,明显好于悲观预期。
Q2:你现在想设定一个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吗?如果你需要设定一个目标,它应该是什么?
徐启元:我认为有必要制定一个增长目标。稳定增长最终是为了确保就业。目前,我们没有良好的就业指标。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时期,农民工返乡很难在城市调查失业率中得到反映。然而,由于存在相当大比例的非正规经济和非正规就业,税务记录和社会保障缴款难以充分反映就业的整体情况。相对而言,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是一个较好的中间目标。我们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目标作为中介目标,从而实现最终的就业目标,这是必要的。
我认为今年适当的增长目标应该是2.5-3%。虽然仍然困难,但可以实现或接近。在这种增长水平下,我们不仅可以确保稳定的就业,还可以避免过度和不必要的刺激政策。
问题3:未来三个季度经济复苏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政策组合的主要着力点应该在哪里?
徐启元:未来三个季度,主要矛盾是全球疫情背景下外部需求严重不足。外部需求不足将影响国内出口、制造业投资和制造业就业,并通过生产链和消费链进一步影响国内各经济部门。
政策组合的应用点应继续坚持以疫情防控为首要任务。与此同时,启动了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以抵消外部需求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推动恢复工作和生产,实现可持续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进口供应链对中国生产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尽最大努力选择对进口供应链依赖程度较低的项目。在开始更多依赖进口供应链的项目之前,我们需要评估供应链的风险。因此,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可以避免外部供应链的负面影响,并受到瓶颈的制约。
Q4:你如何看待今年的国内经济趋势?V型反弹可能吗?
张斌:第二季度,经济将继续从疫情灾难中复苏,但压力仍然很大,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由COVID-19流行病在全球蔓延造成的外部需求急剧下降,出口部门将受到前所未有的负面影响;第二,之前的经济关闭给企业、居民和地方政府带来了数万亿的现金流损失,这将影响下一次需求和复工;第三,人们仍然普遍担心COVID-19流行病和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防止流行病的死灰复燃,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正常的经济活动。如果没有必要的政策支持,国内需求和外部需求同时疲软将抑制供应,供应收缩将进一步减少收入和抑制需求。市场的破坏还没有结束,要达到正常的经济活动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是非常特殊的一年。COVID-19的爆发给中国和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COVID-19流行病的负面影响不仅在第一和第二季度,而且它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无法在今年内得到补救。经济很难在今年内恢复正常。全年实现2-3%的经济增长率是件好事。
徐启元:恐怕V型反弹很难实现。这种流行病继续在全世界蔓延。美国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平台时期,但这个平台似乎相对较高。此外,美国的情况不能与意大利相比,美国各州之间的防疫和控制政策缺乏协调,因此更像是整个欧洲的情况。此外,印度、巴西等国的疫情风险最近有所上升,日本和新加坡的疫情有所反弹。在内防御反弹和外防御输入的背景下,消费者信心、企业投资信心以及实际工业生产过程和服务业(旅游业)的正常运行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即使政策发挥作用,也受到防疫和控制的限制,因此短期内很难看到快速的V型反弹。
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发行优惠券,拯救出口企业
问题5: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民)84145亿元,同比下降16.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9.7%,制造业投资下降25.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7%。我们需要通过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努力吗?
张斌:从支出方式来看,投资是gdp中最不稳定的部分。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负增长的主要来源是投资负增长。保持下一次经济增长和保持合理的投资增长是必要的选择。目前,市场预期不确定,市场自发投资的力量较弱,需要政府投资带动其他行业的生产和投资,带动整体经济复苏。基础设施投资出现如此大的负增长是很不正常的,因此有必要增加投资。保证基本建设投资效率的关键是投资项目跟随人流和产业流,大都市地区仍有大量的基本建设。
徐启元:很有必要。应尽快出台政策,通过稳定消费和刺激基础设施投资来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这是因为,尽管3月份出口有所改善,但这是由恢复工作后补充出口的因素推动的,因此我们不应对出口过于乐观。目前,后续出口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投资大幅下降,同时,居民消费的信心和预期也受到影响。中国的财政和货币policies/きだよ 0是足够的,因此应该尽快推出一揽子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
问题6: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刘世锦董事认为,目前稳定增长的关键在于稳定消费。近年来,经济学界就通过发行凭证还是直接发行货币来刺激消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你怎么想呢?
张斌:我同意直接发钱,也同意发行优惠券。目前,大量低收入群体失去工作机会或就业不足,收入受到很大影响,需要缓解。弱势群体临时救助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需要在这方面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流行病危机为学习和培训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货币和凭证的直接支付可以增加消费,但不足以保证整个社会消费的稳定增长。全社会消费的稳定增长需要全社会经济的稳定正常运行。没有投资和收入增长,就难以保证消费的稳定增长。从走出经济低迷的经验来看,投资或出口往往是火车头,而消费则是车身。目前,出口不可靠,投资仍是焦点。
徐启元:发钱的乘数效应可能比优惠券的要小。特别是在消费者缺乏信心和增强预防动机的情况下,一些消费者可能会节省他们的钱,并在将来更困难的时候使用它。所以我更喜欢使用优惠券。
但是,消费凭证的具体方式有很多,其中有些可能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各种有条件的优惠券,如100到10元以上的,都类似于优惠促销。夸张的报道可以说是用10元煽动了100元,这是10倍的倍数。但事实上,也许100元就够了。此外,这为最困难的人创造了消费门槛。此外,用于特定目的的消费凭证,如旅行凭证,并不是最困难的人最需要的。因此,最好规定优惠券的有效期,而不是具体的用途。同时,代金券应根据不同的收入水平进行分配,并应分配给有困难的人,而不是根据运气随机选择。
在寄钱刺激消费时,我们应该特别关注新增加的弱势群体。由于政策覆盖了原有的贫困人口,因此需要特别关注新增失业人口、等待就业人口和面临减薪的低收入人群。
问题7:一季度出口33363亿元,下降11.4%;进口32380亿元,下降0.7%。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983亿元。你如何看待第一季度的出口业绩?对于外向型出口企业来说,他们需要政策加码援助吗?
张斌:出口主要依靠外部需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的世界经济将是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大的一次经济衰退,这一下降趋势将超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也是对出口行业前所未有的考验。第一季度出口下降是由于国内经济停止运转和外部需求下降。
其次,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国外的高发病率和经济关闭始于3月,对出口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外向型企业需要多方面的关注,需要一些临时性的政策支持,包括支持企业信贷、减税免税、尽可能降低经营成本、帮助企业生存。
徐启元:第一季度的三个月中,1月份比较正常,2月份是因为停工不能发货,3月份是复工后要抓紧时间。需要注意的是,进入第二季度后,外部经济环境继续恶化。因此,3月份的短期跌幅收窄,难以维持。对于随后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和政策准备。
当然,出口企业需要帮助,但它们应该避免头痛。如果出口失败,就没有必要继续以保证出口为目标。因为影响出口的是收入效应,而不是价格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外国收入下降,需求下降。此时,为了保护出口,增加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对出口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补贴是支付给外国消费者的。目前,政策应该帮助出口企业,鼓励它们出口到国内销售。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政策出台。这是朝着这个方向做出的有效努力。此时,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减税将有利于国内消费者。
同时,中国也有一些出口商,他们是高质量、高技术水平的铸造企业,但缺乏品牌。我们应该抓住当前的机遇,鼓励这些高水平的铸造企业进军高端品牌和国内市场。
解决就业压力需要很多努力
问题8:第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229万人。3月份,全国城市失业率为5.9%,比2月份下降了0.3个百分点。失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稳定。你对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建议?
张斌:经济运行偏离正常状态,失业压力会很大。有些失业可能没有在调查失业率数据中得到充分反映,例如大量就业不足的工作,以及一些难以进入统计数据的临时工作。劳动力市场的压力主要是两个群体。一是农民工就业,这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存量的压力上;第二,新毕业的大学生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增量的压力上。出口企业失业也将是一大挑战。
解决就业压力需要很多努力。首先,政府建设项目应尽快启动。一方面,它直接推动就业;另一方面,政府启动的项目可以带动许多下游行业恢复工作。
第二,放宽服务业准入标准,一些新成立的企业将享受1-2年的税收和住房租金优惠政策。未来住宅消费升级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卫生、体育和娱乐等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撑是科研、教育和商业服务等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与高收入国家类似的发展阶段相比,上述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的就业在中国总就业中所占的比例明显较低,这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弥补的一个不足。COVID-19流行病带来了改革的压力和机会。有效降低这些行业的准入标准,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不仅为未来新毕业生的就业打开了大门,也保证了未来消费的扩大和升级。
第三,改善公共管理服务岗位。中国的人口流动性与公共管理服务不匹配。在一些人口大量涌入的地区,由于体制限制,公共管理人员和服务无法满足发展需要。有必要将现有的统计调查和大数据分析结合起来,扎实掌握各地区的常住人口、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流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匹配相应的公共管理服务人员安排。新增加的公共管理服务人员不能设置当地户籍限制和学历限制,应预留给农民工。
徐启元:首先,宏观上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这一点前面已经讲过了。其次,从长远来看,中国正处于老龄化进程中,劳动年龄人口正从净增长向净减少转变。长期来看,我们面临着劳动力供给减少的问题,但在短期疫情的影响下,失业问题十分突出。考虑到长期挑战和短期压力,一项重要措施是加强职业和技术教育。我们可以抓住失业率上升的机遇,结合我国中长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加强对失业和再就业人口的技术培训,为我国中长期产业转型积累力量,通过加强人力资本红利来缓解人口红利下降的压力。
多元化应对全球产业链转移的风险管理
问题9:你如何看待一些国家最近的“去中国化”措施?中国应该如何积极应对全球产业链的重构?
徐启元:从美国等国政府的政策取向来看,疫情爆发后的全球化背景令人担忧。从全球跨国公司的角度来看,受疫情影响后,他们的供应链管理战略也将多元化。全球化的单一效率取向将转向效率与风险的平衡,从而全球化将呈现出新的多元化路径。这类似于金融投资的资产组合,它不会将零部件供应商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多元化的全球化路径下,这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产业外移,但这不同于纯粹的产业外移。因为其他国家也会有流行病,其他国家也会与美国发生贸易冲突。因此,在未来的全球供应链布局中,风险管理应该通过多元化来进行。
同时,产业转移压力的释放需要一个过程,这为中国产业整合提供了一个时间窗口。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供应链通常是高集成度和长供应链的行业,如汽车和电子。然而,从中期来看,汽车和电子工业很难进行产业转移。例如,一般半导体晶圆厂的投资门槛约为10亿美元。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仍有一定的时间窗来巩固其工业。目前,中国经济运行机制和体制仍存在许多结构性问题,改革开放仍大有可为。中国市场对全球企业的吸引力仍然大大提高了//。通过将危机转化为改革的推动力,中国仍将保持其在全球供应链中最重要的地位。
注:本文中的一些问题摘自《新京报》4月17日对张斌的采访。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张斌、徐奇渊解读一季度经济数据:好于预期 全年经济增速目标预估2.53%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1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