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16字,读完约2分钟

3月份,cpi同比增长4.3%。与前两个月相比,增幅明显下降,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今年前两个月,受COVID-19肺炎疫情影响,cpi同比增幅超过5%,引发许多人担心通胀压力。事实上,cpi同比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价格的结构性上涨。

例如,2月份牲畜肉价格同比上涨87.6%,这影响了cpi上涨约3.85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了135.2%,这影响了cpi上涨约3.19个百分点。食品价格明显上涨,这增加了大众的生活成本。

二月中下旬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做好了农副产品生产、流通和供应的组织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全国日用品市场的整体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粮价上涨。根据3月份的数据,在猪肉价格下降、气温上升、国内恢复生产和市场预期的强力支撑下,新鲜蔬菜市场供应量增加,食品价格逐步进入季节性下降通道,国内消费价格上涨的结构性放缓基本确立。

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不能松劲

第二季度,一系列保持物价稳定的有利因素将继续发挥作用,cpi同比增速将进一步放缓。然而,考虑到在COVID-19中突然的肺炎流行对一些食品生产和操作的影响;疫情防控,尤其是输入性风险防控,也会对恢复工作和生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下一阶段,仍需进一步突破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中的“瓶颈”,积极推进农产品供应和流通中的恢复生产,提高农产品安全、可靠、可持续的运输能力,确保“菜篮子”和“米袋”稳定有保障的供应,不断提高重点民生商品的供应保障能力。

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不能松劲

同时,要继续关注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的影响,认真落实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每月按时足额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受物价上涨影响。(作者:林子文资料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不能松劲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1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