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6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厦门4月10日电:在疫情影响下,厦门按下了“快进键”,要求“三高”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

新华社记者康伟、颜志红、傅敏

9、厦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汉天成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九条生产线的产能全部开启,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外延片快速生产。

在复工投产后的两个月里,厦门一批“三高企业”凭借精准的政策支持和创新能力的科学研究,成为加快特区经济复苏的“大动力引擎”。

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

2月10日,厦门企业复工复产的第一天。韩天成从外地返回厦门的50多名员工成功入住火炬高新区员工公寓,并于当日按照防疫要求返回工厂生产线有序复工。

“单身员工宿舍,面具,额头枪...这些需要担心的事情,火炬高新区等部门已经为我们解决了。”总经理冯干说。

除了半导体行业的良好基础外,2011年吸引韩天成来厦门的重要原因是厦门的服务意识。冯干说,虽然企业规模不大,但仍有一位副市长专门联系解决各种困难。

包机、专列甚至专机,厦门市提供细致的服务,确保“三高”企业复工生产的进度。

“我们在省外的员工占40%,其中大部分是程序员和工程师。如果他们不能如期返回工作岗位,将对公司产生巨大影响。”作为R&D知名的视频会议系统生产企业,艺联网董事长陈志松表示,厦门保姆服务公司大力支持公司返岗复工,留在厦门,稳定就业。

疫情冲击之下,厦门为“三高”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准确的政策让“三高”企业“安心”

目前,厦门有2503家“三高”企业,这是其股份制经济的重要基础。厦门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尽一切努力帮助企业变得更强更好。

去年,厦门专门召开了服务“三高”企业发展会议,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其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创新性地建立了“三高”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登录平台,“三高”企业可以实现与相关领导的“零距离”沟通;您还可以通过平台的“政企直通车”在线咨询政策、反映问题、表达需求。

疫情冲击之下,厦门为“三高”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利用‘持续改进’平台,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确保企业的物资、就业、资金和市场,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厦门市科技局局长孔曙光说。

在疫情下,厦门出台了10多项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渡过人才、金融、税收难关。

“我们有6家工厂,10,000多名员工,每月维护运营费用超过1亿元。”澳佳华智能健康科技集团董事长邹韩健告诉记者,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仅厦门集美区一级财政就给予企业150多万元的增产补贴,帮助企业“稳定军心”。

孔曙光表示,厦门还将制定明确的政策,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帮助企业开拓市场,降低经营成本,以消除“三高”企业全面恢复生产的后顾之忧。

“三高”企业加快了厦门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据统计,2019年厦门“三高”工业总产值为5831.8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3.6%。

“大投资促进”继续引入“活水”来恢复工作和生产

去年,厦门举行了一次投资促进会议。在疫情形势下,如何持续吸引投资?

厦门通过创新招商引资和会展服务模式,统筹规划了疫情防控和经贸工作。

“我期待您能抽出时间来厦门实地考察,然后敲定具体的解决事宜。”在厦门外贸大厦15楼,市商务局局长黄刚刚结束了与省外一家企业负责人的视频会议。该公司明确表示愿意将其总部迁至厦门。

“我们一直在探索新的投资促进手段,并努力将这一流行病对投资促进的影响降至最低。”黄表示,一方面,厦门探索利用网上云建立高效顺畅的对接沟通机制,通过网上谈判、视频会议、网上签约等方式推动项目加快转移升级;另一方面,我们将充分竞争商业环境和政府服务,完善产业链,全面提升综合竞争优势。

疫情冲击之下,厦门为“三高”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大规模投资、大规模招商”使厦门经济不断得到“活水”的滋养。黄说,厦门已经确定今年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关键一年”,将完成总投资5000亿元的落地项目。

据统计,从1月到3月,厦门已落地投资项目129个,总投资825.68亿元;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22家,实际利用外资59.67亿元,同比增长30.1%,占福建省外资总额的53%。“三高”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使厦门的优质发展更具后劲。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疫情冲击之下,厦门为“三高”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1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