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5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加快恢复重大投资项目敲响了中国经济复苏的“警钟”
新华社记者
伶仃洋,珠江口。焊接、切割的声音和机器的轰鸣声奏响了建造深通道和中间通道的“进行曲”。
深港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的又一个超级工程。全长24公里,集“隧道、岛、桥、水下互通”四位一体,连接深圳和中山,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
防疫和复工同步推进,智能化建设加快推进。“整个项目共有122个计划工作点,所有工作点都已在2月底恢复工作。”深华渠道管理中心主任王表示,截至3月20日,该项目已达到全线7675人,超过了节假日前的7120人;验收了164套特种设备,全部按计划投入使用。
加快恢复重大投资项目是稳定投资、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生产生活秩序加快,各地重大投资项目恢复加快。
全国主要铁路项目已基本复工,京沈高铁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正在抓紧建设;重大公路水运工程复工率达到97%,京熊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公路工程复工提速;机场工程复工率达到87%,重大水利工程复工率达到86%。江淮引水工程、云南榆中引水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已恢复建设;重大能源项目和重大外资项目已基本复工,宝马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沈阳华晨宝马三厂复工后正在加紧建设...
3月8日,三辆载有550千伏升压变压器的运输车辆依次通过白鹤滩金沙江大桥。随着主变压器的安全到达和交付,推动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实现首批机组安全正点发电,令人放心。
在疫情期间,一些重大项目建设所需的劳动力、设备和原材料的后勤供应受阻。记者了解到,最近各地物流的“封锁点”逐渐开放,正常的交通秩序得到了加快;各地纷纷采用包车和专列开展“点到点”和“一站式”的人员返岗运输;防疫物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司长欧宏表示,截至3月20日,各地1.1万个重点项目的复工率为89.1%。其中,南方重点项目复工率达到98.1%,北方达到60.3%。除疫情外,东北和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原因仍处于建设期。
基础设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发挥着战略性、根本性和主导性的作用。近年来,5g网络、数据中心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起了广泛关注。它能成为下一轮投资的“窗口”吗?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础部副主任简媜认为,仍有大面积的传统基础设施,如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管理和物流。要加快解决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率;对于新基础设施,要加强规划引导,改善政策环境,加强资源整合、共建共享,推动传统基础设施优化服务、提高效率,构建适应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
为促进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一系列政策措施围绕资金、土地等因素继续发挥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加快资金匹配。截至3月20日,各地新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已达14079亿元,占提前发行额的76%。其中,10233亿元专项债券将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和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合格重大项目使用的资本债券规模达1200亿元,可带动可观的社会资本。
增加土地匹配。推进土地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在疫情期间,通过开展在线联合审查、提前介入项目早期阶段以及提供一对一的土地服务,加快了项目登陆进程。
创新投资项目审批方式,依托国家投资项目网上审批监管平台,加强投资项目远程审批服务,增加项目储备,加快项目前期工作...
目前,大多数地区已经逐渐进入建设的黄金时期。欧宏说,下一步,他将督促和指导各地加快工程开工和复工,针对就业、交通、建筑工程原材料供应等问题,设立专门的工作班,制定明确的政策,突破瓶颈。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公共卫生、市政设施建设、旧住宅区改造、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同时,我们将进一步鼓励民间投资,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
“为扩大有效投资,我们应把重点放在疫情暴露的薄弱环节、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领域、高质量发展和重大国家战略上,把重点放在与贫困作决定性斗争的目标和任务上,加快国家计划中已明确的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和数据中心等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要科学论证,有序推进,不搞“大洪水灌溉”欧红说。(记者、侯、齐、胡伟、田建川)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重大投资项目开复工提速 吹响中国经济复苏“冲锋号”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10544.html